礼仪之争给中国初期教会几乎带来灭顶之灾,利玛窦、罗明坚等耶稣会士费尽心血才培植的信仰苗芽因礼仪之争而九死一生。血的教训刻骨铭心啊!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痛定思痛,亡羊补牢实乃成功之根本!
当时我经验到,宣讲的是我,打动人心的,开人明悟的却是天主。每次讲道都是积极准备,内容丰富,但当面对参差不齐的几位听众时,根本就无法把所准备的道理有系统地讲出来,其中滋味只有我自己知道。
当这部《安魂曲》写作时期,由法国工程师稽明章(Guillemin)按哥特式风格设计的广州石室大教堂正在建设,它于1863年奠基,1888年落成。
(天主经、圣母经、圣三光荣颂各一遍)求圣若瑟为中国大主保祝文虔恭求尔,为我等转达于尔所爱之子耶稣,赦我等罪;又求尔为中国主保,转求天主,怜视中国未奉教人,开其心,明其目,使反邪归正,能知信望爱之德。
长年活跃在传教第一线的高一志,对晚明的传教现实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他深知使用天与上帝这一术语,在现实的传教工作中具有无可争辩的优越性。
这是常人的通病,所以教会允许一些基督徒在办“告解”时,在告明自己省察出来的罪后,再补说一句:“还有审查不到的罪,认不出来的罪,别人因我犯的罪,都求神父罚我、赦我。”由此可见“吾日三省吾身”是何其不易。
(一)一道深渊1967年夏天,刚从明斯特大学转到杜宾根大学任教第二年的拉辛格教授为不同科系的学生做了一个关于今天这一时代中的信仰的演讲。
我念神哲学时,神学院有70多个学生,来自19个国家。
华苏拉演讲完,我们首次在公众场所举办了明供圣体。当时我个人有点担心,因为来者有基督教和东正教,我怕他们会不接受。东正教虽然有圣体圣事,但他们并没有朝拜圣体这个习惯。
1606年南京爆发了刘天绪领导的白莲教起义,西方传教士被当地反教势力诬陷为白莲教起义的幕后策划者。王丰肃及时调整了传教方略,他利用李之藻在南京的影响,把传教活动严格限制在上流士大夫阶层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