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慈悲行为——再看慈善工作

—— ——献给慈悲年

2016-07-18 10:17:31 作者:张维明 译 来源:《信德报》2016年6月16日,23期(总第681期)

    说到“神哀矜”(精神援助)和“形哀矜”(物质援助),我们当中有多少人能说出它们的内容?更不用说我们有多少人能真诚地去实行这些哀矜!回想天主教教理的训导,我们得知,施行这些哀矜本是我们基督徒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免除我们因犯罪而遭暂罚的一种途径。施行这些哀矜就是要我们相似于基督,这些道理至今仍很重要。当今如果我们已忽略去做这些慈悲的事,我们应再回顾一下这些哀矜的内容,这样就会激发我们,重新致力于这些善举。

神哀矜

1.以善劝人 (Admonish  Sinners)
    无论主动或被动纠正错误,有时都是很困难的。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在学校、在政治活动中,或在家里,都要努力坚持道德原则。特别是对于幼小的孩童,因为他们的心智易受外界影响,不太明事理,意志不够坚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花较多的时间对他们做出必要的改正,加强训练。

2.启诲愚者 (Instruct the Uninformed)
    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学校教师,但是,如果我们能花时间帮助一个孩子做算术,或教给他们拼写,或传授宗教知识,这也是起到启迪和教导的作用。同样,在上班时教给一位新来者一些工作的技巧和知识,或给人讲授教会要理,或不断地提醒自己和家人如何遵守基本道德规范,这些都是在做教导工作。在一个无神论的环境中,即使明确宣示自己宗教信仰的一句话,都往往会对他人产生意想不到的启迪作用。

3.开导疑者(Counsel the Doubtful)
    西方俗话说:“免费赠送的忠告价值不菲。”忠告深含着你对他人的爱。这是基督徒化解问题的方法之一。某些人对自己的信仰、对堕胎、对婚姻,产生怀疑的心理,或者由于面对死亡或离婚而引起一系列问题,这时他们并不需要你对他们说一些不贴切的安慰之词。对他们的怀疑心理,需要从基督徒信仰的观点加以引导。

4.安慰悲者(Comfort the Sorrowful)
    悲伤与痛苦表现在许多情况里:死亡、离婚、重病、失业、家庭遇到难事、精神惆怅,或做大手术。有多少这类的痛苦在折磨着我们周围的人,而他们竟听不到一句安慰的话语,甚至也没人为他们轻声地祈祷。要知道,这时你若同情并倾听这些痛苦的人,或甚至只是默默地陪一陪他们,这就是一个伟大的慈悲行动。

5.忍侮我者(Bear Wrongs Patiently)
    忍耐——是这个世界最缺乏的德行。人们只有在不得不排队时,才被迫忍耐。因此,你要努力学会忍耐,对小孩子们的叽叽喳喳之声,对老人们不停的抱怨声,要学会忍耐;对高速路上的堵车,对工作中的艰苦,要学会忍耐,对那些从不说一句温和话语的人,对那些絮絮叨叨使你心烦的人,要学会忍耐。对你自己遭受的痛苦,要学会忍耐,不要加入你周围的抱怨行列!

6.赦犯我者(Forgive Offenses)
    有时,人们会轻易地、不假思索地、尖刻地批评和顶撞你,你要原谅他们。需知,肉体的创伤比精神创伤更容易康复。在冤屈中耿耿于怀,这只会加大自己的痛苦和酝酿复仇之心,这与基督之爱是背道而驰的。在这个世界上,你经常会受到有意和无意的伤害,而宽恕才能治愈一切。

7.为生者、亡者祈祷 (Pray for the Living and Dead)
    对许多人,甚至包括对自己家里需要帮助的人,你不可能都给予有形的援助。但是,你完全能够在祈祷中向他们伸出援手。所有的人,生者或亡者,也包括我们自己,都能从我们的祈祷中获得神益。

形哀矜

1.食饥者、饮渴者(Feed the Hungry,Give Drink to the Thirsty)
    有两项慈悲的行为是从家里开始做的,餐桌上的热食,或为小孩子的一杯水,这些慈悲行动可以扩展到社区。失业者、老弱病残者可从一些关怀计划中受益。但是,若没有大家的食物和现金的捐助,以及人们来做义工,这些公益项目就难以为继。施行慈悲的人能够帮助国家和教会的这种救济机构,也能支持一些自助计划,如:街头的供应、市场上的难民供菜摊,以及由少数族裔开办的修理部等。

2.衣裸者(Clothe the Naked)
    主耶稣教导我们,如果一个人有两件外衣,他就应捐出一件。也许,我们不能明显地看出自己邻里的人有这种需要,但是这种需要实际上是存在的。你可把多余的衣服捐给一些专项计划,例如:教会慈善机构、主教们发起的感恩节捐衣运动(the Bishops' Thanksgiving Clothing Drive),或当地的难民救助团体。你本来臃肿的衣橱,去掉了多余的衣物,该是多么轻松!

3.舍旅者(Shelter the Homeless)
    在桥洞或路旁生活的失业者,处境极为艰难。愿意帮助他们的人,需要给予这些苦难的兄弟姐妹以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援。年迈的亲属也可能像无家可归的人一样,他们离开了自己的住所,来投奔亲属,但他们很可能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还有被安置在异国他乡的难民们,或由于火灾或拿不起房租而被迫离开的房客,以及受虐待的妇女和无依无靠的未婚母亲们,都是无家可归的人,这些人需要住处,需要陪伴,需要有人帮助他们重新安置下来。

4.赎掳者(Comfort the Imprisoned)
    若想帮助俘虏或被监禁的人,并不限于加入探访监狱的义工组织。一些人被“监禁”在自己的家里,面向四壁——那些残障的人、卧床不起的人、古稀耄耋的老人、初做母亲的产妇。对这些人而言,若有人探访他们,有时帮他们购物,或在电话上与他们聊一聊,哪怕一星期只联络他们一次,也会给他们极大的安慰和帮助。

5.探病者 (Visit the Sick)
    到医院探访病人,或每周两次到养老院探访老人,这常被看作是令人很压抑的事。但你若是能短暂地在病房、在近人的病榻旁、或在当地养老院,花一些时间陪老人和病人们在一起呆一会儿,你无法想象,你给他们的时间,对受访者而言,是多么的宝贵!

6.葬死者 (Bury the Dead)
    在现代,染瘟疫的遗体不再会暴尸街头。当今的丧葬服务会为这些撒手人寰的死者安排丧葬事宜。但要知道,我们个人所表示的同情,一个拥抱或握手,对守夜或葬礼上悲哀的亲属,是很重要的慰藉。葬礼是怀念亡者,但悲痛的未亡者也需要我们的鼓励和支持。
    神哀矜对施行者和接收者都会使其身心获益。天主教徒这些虔敬的行动,用一种可见的方式,表明了对自己信仰的承诺。有人借口说:“我们的教会有专门的服务组织去分别料理这些事。”但这种借口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本分效法基督,通过正义和仁爱的行动为我们的天主教信仰作证。我们不能把义不容辞的责任完全推诿给他人。
    让我们为此做一个祈祷,然后去改善我们自己,以某种方式订立我们的计划,去从事神哀矜和形哀矜。基督的话语应能赋予我们动力:“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25:40)

    慈善撒玛黎雅人——一个慈悲的比喻(路10:29-37)     
    对那位问耶稣“谁是我的近人”的法学士,耶稣用一个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做了回答,并最后用训导的口吻说:“你去,也照样做吧!”对此,通常的理解是,当我们看到近人有需要时,我们应该学习那位慈善的撒玛黎雅人,这样做才是正确的,我们必须慈悲地对待那些身处困境的人。
    但这里,还有另外一种方式解读这个比喻的信息。那就是把自己视为那位遭遇强盗、被剥去衣服和遭受重伤的人。我们是被遗弃路旁的那位悲惨的人,而耶稣正是那位慈善的撒玛黎雅人,他作为救主,走过来包扎我们的伤口,在我们的伤处注上油与酒,把我们送到客店里休息,并为我们付清了一切所需的花费。
    这就是慈悲!基督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死了。(参阅罗5:6-8)耶稣用洗礼的圣水把我们洗净,用他的圣神为我们傅油,用他自己的体血养育我们,并把我们带到家里,进入他的身体——我们的教会。我们得到这种爱,并非是因为我们有什么功劳。这是天主的慈悲——他不愿意任何人避开他的慈悲!
    “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亲那样慈悲。”(路6:36)
    人不仅要接受和体验天主的慈悲,他也被召叫要对他人施行慈悲。“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怜悯。”(玛5:7)我们的教会在耶稣的这句话中看到了基督在召唤我们采取行动,教会在努力施行这种慈悲。山中圣训中的真福八端,指明了我们自我改造和归依的方式,但其中有关怜悯的这一条,在这方面说得特别铿锵有力。我们的先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导我们说:“人从天主那里获得了慈悲之爱,在这个意义上,天主的慈悲在这种爱的精神中使人改变,从而以同样的爱去爱近人。”(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的训导《富于慈爱》。147)

小结

      圣教会教导我们,要用各种方式成为慈悲的人:
神哀矜 (或曰“精神援助”)
* 以善劝人; * 启诲愚者;
* 开导疑者; * 安慰悲者;
* 忍侮我者; * 赦犯我者; 
* 为生者、亡者祈祷。
形哀矜(或曰“物质援助”)
* 食饥者、饮渴者; * 衣裸者;
* 探病者; * 舍旅者;
* 赎掳者; * 葬死者。

慈悲行为

    主耶稣的话语:“……我要你因爱我的缘故,实践慈悲的行为。你应当时时处处慈悲地对待邻人。不要畏缩不前,或找借口来推却责任。我现在给你三个慈悲地对待邻人的方法:第一是具体行动;第二是透过语言;第三是借着祈祷。这三种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完全概括了慈悲的全部意义。因了这些慈悲的行为,才能毫无疑问地证明你对我的爱。”(《傅天娜修女神圣慈悲日记》742,河北“信德”译本)
    “……有许多灵魂经常忧虑不安,因为他们没有充足富裕的物资来实践慈悲的善行,不过,你要为他们写下来:精神方面的慈悲行为,既不必请示批准,也不必拥有宝库,那功德更大呢!这是每一个灵魂都能做的。假如一个灵魂不想办法去实践慈悲,在审判日,他必得不到我的慈悲。啊!我多么希望所有的灵魂都知道,怎样去为自己聚集永生的宝藏,他们便不会受到审判,因为他们预先用慈悲善行制止了我的公义审判。”(《傅天娜修女神圣慈悲日记》1317)

本文标题:慈悲行为——再看慈善工作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