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训道篇7:8节中说到:事情的结局胜过事情的开端;居心宽容,胜过存心傲慢。宽容忍耐,说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做起来有点难,不过我们必须得学,因为这是上主的教导,也是作为一个基督徒必学的课题。
那些因功利目的而信的人,或是所谓猎奇者,必然会对信仰的态度犹豫不定,时热时凉,昨是而今非,甚至背道而行。信仰,是追求永恒的幸福。我们应该细加斟酌和用心探究,这样才能找到幸福人生,活的精彩,活的快乐。
申合修神父为华人慕道者授洗记:您每年都会回国一次,您觉得国内教会20年来变化怎样?如果同美国教会相比,有什么异同?
她的话如一道光线,照亮了我的黑暗,使我一下明白了自我。”(byLucindaVrdey新世纪出版社31页) 司铎更需要祈祷,而且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并不是忙的连祈祷的时间都没有。
平时,除了在小修院上课外,我还探访教友家庭,给慕道者讲解要理。主日下午忙于办学生活动。圣诞节时,去街上、医院和监狱唱圣诞歌,夏天去夏令营。我把那几年看作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
激发了教友参与堂区活动的积极性,原来进堂的教友寥寥无几,即使来的也是‘老面孔’,都是老婆老汉,现在不管主日还是瞻礼,堂内没有了空余的座位,而且年轻人越来越多,每个大瞻礼都有要求慕道
除地方和中央的一些官员外,学术界有思想家如李贽、章潢、祝世禄等;文学家有袁宏道、袁中道、李日华、冯时可等;史学家有焦竑、沈德符;画家有张瑞图、程大约;天文历算有徐光启、周子愚、李之藻、孙元化等;医学家有王肯堂等
这将帮助他们在慕道者和天主圣言两者之间,促成真正的交谈。
(#20)《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PO1.一些概念需求(取自将范华修女的讲义稿)定义:(1)由于身体组织的匮乏如饥渴而产生的行动倾向或是(2)寻找实践天生自然潜能如才能。
三 日本佛徒不应为虎作伥,应起而自救并救其国民抗日战争的发生,使中日两国佛教界自然处于敌对状态,战时日本佛教简直好象发了疯一般(注:道端良秀:《日中佛教友好二千年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6月版,第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