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基督的逾越奥迹也是我们基督徒的生命奥迹和希望。这个信仰的希望让我们跳出潮流的常规,认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我们永生的希望。四旬期是调整我们生命的恩宠时期。
以天主的行动为先教义部的文件指出,“教会从一开始就特别注重根源,从中汲取她的存在和作出见证的生命活力,即由《圣经》和圣传所证实的天主圣言,以及在礼仪中所举行的圣事,并通过这些圣事,不断被引向基督逾越的奥迹
当一位基督徒朝拜十字架时,他并非朝拜其木头或金属,也不认为物质性的十字架能取代基督在逾越奥迹中完成的救世工程,他朝拜的是那位在十字架上为人舍弃生命的耶稣。”(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谷9:2)耶稣在公开传教前进入约旦河接受洗礼,在逾越节前登上高山彰显圣容,前者指向了我们的洗礼,后者预告了我们的复活(参《天主教教理》556)。
因着圣洗圣事,我们基督徒开始“活天主的生命”,已经“逾越了死亡”。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学习从态度、意识和目的三个方面准备面对死亡,迎接永生。准备死亡的态度就是每天准备迎接主耶稣。
答:伸开双手表示开放、祈求与奉献,象征全体教会与主祭一起纪念基督的逾越奥迹,并恳求天主使大家在圣体圣血中合而为一。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仍不断在“逾越节晚餐”中生活:彻底的服务,直到力竭为止;奉献自己的生命;呼号她心爱的名字“圣体!圣体!”
这段经文揭示耶稣和大司祭两种截然不同的逻辑:耶稣是个准备庆祝逾越节的普通犹太人;而大司祭们却预谋杀害无辜者,只关心庆节表面上的进展。
因此,司铎们应以基督的名义,重行他救赎人类的祭献,给天主的子民摆设逾越圣宴,借圣事带给他们力量。印度的德肋撒姆姆禁止她的修女们到那些没有司铎的地方传教。
宽恕是个『权利』,因为天主在基督的逾越奥迹内完全且不可逆地把宽恕赐予每个谦卑悔罪、愿意领受宽恕的人。」教宗表明,听告解司铎在「慷慨分施天主宽恕」的过程中,是在「为人类和世界的痊愈」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