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禧年是在向普世众人宣讲福音的幅度下开启的:它超越教会的范围,因为“每个人即使不知明日将如何,但心中总对善怀着期望”。
神学提醒历史不要把事件看作无意义的偶然,而忽略其中的启示维度,以及“共时—历时—超时”的三维幅度。第一、历史是神学的基础。
这给人开启了一个新的幅度。创造界有了更大更广的意义。复活节是一个新创造的日子,但正是如此,教会在这一天的礼仪中以旧的创造作为开始,好使我们能学习正确地了解新创造。
在保禄六世(1962-78)及若望保禄二世(1978-2005)任内,枢机数目一直加增,并且比以往更具普世幅度,扩展至全球各地。至2006年2月7日,枢机人数达178名,其中110位年龄未逾八十。
“对内福传”的幅度和方法很多,有教友再培育,有冷淡教友的“回炉”等,方法上有有圣经学习、教理培育、歌唱祈祷、小组传爱、堂区和教区之间的朝圣学习等等。每个人和团体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境遇采取不同的方法。
所以,神学教育不仅是教会内部的事,它有相当强的社会幅度,与教会团体能做出的社会贡献相关联。 要谈中国的神学教育就要首先关注它的背景,即中国当前的大环境(context)。
教会在圣神降临日清楚地彰显出信仰公开的幅度,即相信并毫无畏惧地向所有人宣讲自己的信仰。这是圣神的恩典--他赋予我们传教的能力、增强我们的见证。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每一个教友必须传福音。
就物质的幅度而言,宗徒们、圣人圣女们、老一辈的教友们都作古了。
《宗徒大事录》中所说的因耶稣基督之名受洗是为特别强调我们信仰的中心是死而复活的耶稣基督,但实际洗礼的表达不是那样,它必然包含着天主圣三的幅度,因为洗礼的本质是整个天主圣三共同的行动。
我常说:神父不同意我做的,我绝对不做,神父同意我做的,我只要尽力去做就好,成与败不是我最在乎的,成功的幅度或何时带来成功的效果,那是天主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