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基督在祂自己的宣讲中几乎不用理论的方式讨论天主或天国,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我在父内,父也在我内”(参若14:9、11)。
耶稣放下自己的唯一的亲人——母亲,全身心地去宣讲天国;门徒们抛弃一切跟随了耶稣;多少个世纪以来,一批批的传教士,背井离乡,历尽艰辛,抛头洒血,他们放下亲人、淡泊名利,只为一句:“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格前9:
就像耶肋米亚先知一样,我们有时会说:「我不再想念祂」(耶廿9)。但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燃烧的热火:即使我们试图浇熄它,也做不到,因为它远比我们强大。天主拣选了一个正在迫害、完全仇视祂和祂子民的人。
背景解释:这男孩是基督(参:咏2:9)。祂的胜利是最终的,复活升天、坐于天主右边,已超越一切反对者。玛利亚身为天主之母,也被接升天,分享祂的光荣。灵修反思:耶稣的升天,是我们的希望。
1979年望德堂何志仁本堂神父被委为教区总务长,刘炎新神父接任望德堂本堂司铎,直至2003年调离。刘炎新神父在澳门望德堂服务了30年,那是一个传统上以华人教友为主的堂区。
与此同时,在若望-巴蒂斯塔-斯卡拉布里尼(GiovanniBattistaScalabrini)主教的倡议下,1887年在皮亚琴察成立了一个机构,向美国派遣司铎,为意大利移民提供牧灵支持,同时保护他们的信仰和文化
安提约基雅的主教祝圣他为司铎。后来,安提阿教会发生纠纷,热罗尼莫上书向教宗请示:我永远与圣座保持联系,你是伯多禄的继承人。圣教会是建筑在这块磐石上的。谁不留在方舟里。
在我那个年代比较容易,因那时的文化有助于做一个绝对性的选择不论是选择度婚姻生活,度献身生活或度司铎的生活。但是对现在这一个时代来说要做一个真正决定性的选择实在的是太难了。
从兰神父的人生轨迹中,见证了信德在一名司铎身上结出的丰硕果实。
而在梵二文献中也提及:极应鼓励信友更完善的参与弥撒,就是在司铎领圣体后,信友们也领受在同一圣祭中所祝圣的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