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天主教对移民问题的牧灵关怀


2025-05-06 15:15:00 作者: 罗晓平 来源:信德网

我在本文中,概述介绍天主教会对移民问题发布的文件,包括发布文件的教宗及在他任期内签署的文件。借此帮助我们初步了解天主教会在移民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及态度。现在是移民时代,国内移民问题及国际移民问题,都是时代的征兆,如何对待移民问题,实质是我们如何尊重人的价值问题。关于对移民的牧灵问题,对于每位牧灵工作者,特别是在大城市从事牧灵工作者,都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一、回到根本,《圣经》中对待移民的简要概述

天主教团体继承了犹太人特别关注外国人的传统,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移民的特别关注。可以说,教会关于移民问题的社会教导在圣经中的一些经文中找到了依据,这些经文包括:

“我本是外乡人(原文是外国人),你们却接待了我”(玛25:35)一语中,我们发现了好客的最高含义:耶稣就在移民身上,因此,欢迎弱势的外乡人就意味着欢迎基督本人。

好客的问题显然与亚巴郎的形象有关,他在玛姆勒的橡树旁欢迎了三位朝圣者(创18):“不要忘记好客;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实行了好客,却接待了天使”(希13:2),这段经文再次揭示了天主以陌生人/朝圣者的身份显现自己时所带来的意外和无意识的惊喜。

二、教父及近代以前教会对外乡人的接待

教会的教父们不仅没有忘记,而且还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并敦促应用这些教诲,当时(尤其是在4世纪和5世纪),好客被理解为保护前往天主教圣地的朝圣者,以及那些因“野蛮”民族侵入罗马帝国而遭受暴力的人们。

在教父中,我们可以简要地提到米兰的盎博罗削(339-397 ),他将好客作为神职人员的职责之一;金口若望(347-407 )请基督徒将对穷人的好客理解为对基督本人的好客;圣本笃本人(480-550 )在他的教规中指出,接待客人必须像接待基督一样。

阅读一些教父对5世纪 “野蛮人”迁徙的反应也很有趣:一些教父,如圣热罗尼莫,提出了灾难主义的解释,认为这些民族的到来是文明的终结;而另一些教父,如马赛的萨尔维安在《天主的政府》(440-450 )中则认为这是基督教新时代的开始,是基督徒与野蛮人之间建设性对抗的机会。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用当地基督徒的语言并尊重他们的仪式来开展牧灵工作的观念也逐渐确立:“由于在许多地方,信仰相同但习俗和礼仪不同的不同语言的人群混杂在同一个城市和教区,我们严令这些城市或教区的主教提供适当的方式,以便根据不同的礼仪和习惯用语庆祝圣事,主持教会圣事,并通过言传身教对这些核心人群进行适当的指导"(拉特郎大公会议第四届会议,1215 年,引自Exsul familia 13)。

三、近代及现代对移民的社会训导

以下,我将按照时间顺序,简要介绍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涉及移民问题的教会文件。

 1.利奥十三世(1878-1903 )

《新事通谕》(Rerum novarum,1891年)是利奥十三世对工业化背景下出现的问题的回应,工业化改变了生产方式和工作动态。工业化导致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因为城市有提供工作的行业,但条件往往很差。数百万人从欧洲移民到美洲。利奥十三世呼吁改善工厂主与工人之间的关系;肯定私有财产权;同时,他坚持工人的权利(工作时间、公平的工资、妇女和儿童工作的规定)和工人工会。第47 节中简短地提到了移民问题,指出如果人们获得公平的工资,他们就没有理由离开原籍国。

专门论述移民问题的文件是致美国主教的信Quam aerumnosa(1888年),他在信中称意大利人的移民是一个消极而危险的现实。事实上,他将这些移民的状况描述为“不幸和不幸的”。危险不仅体现在漫长的旅途上,还体现在意大利移民遭受的劳动剥削上。此外,即使是那些成功的移民也有可能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失去基本的生活价值观。最大的危险是无法得到神父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提供的牧灵支持。正因为如此“真正的宣传”应关注这一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在若望-巴蒂斯塔-斯卡拉布里尼(Giovanni Battista Scalabrini)主教的倡议下,1887年在皮亚琴察成立了一个机构,向美国派遣司铎,为意大利移民提供牧灵支持,同时保护他们的信仰和文化/民族特性。美国主教必须欢迎这些神父,让他们有机会帮助这些移民。

2. 庇护十二世(1939-1958 )

庇护十二世的教宗任期跨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带来的社会、政治和移民后果。除了因战争而中断的移民潮的恢复,还有难民的现实,他们因各种原因(种族、政治、宗教、社会......)逃离冲突或遭受迫害。1951年联合国《日内瓦公约》对难民的定义进行了编纂。

《流亡家庭》(Exsul familia nazarethana:简称EF 1952)被認為是一份對教會牧養移民具有重要意義的文件,因為它從歷史和教規的角度對這一牧灵工作進行了必要的綜合,這兩個部分是該文本的兩個主要部分。

在历史部分,文件展示了教会如何从一开始(确切地说,是从玛2:13-15 中流亡的圣家家开始)就陪伴着移民和流亡者的旅程。 EF主要提及意大利和欧洲移民的情况,但也提到了其他国家的移民群体,如在美国的墨西哥移民(第44节 和54节),1948年战争的受害者、也得到教会援助的巴勒斯坦难民(第 69-70 节),以及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和菲律宾日益增多的外国人(第 100 节)。

主教团应设立了移民工作代表办公室,负责对任何语言和礼仪的移民进行精神关怀。此外,还有移民传教主任和船上司铎的说法,他们将激励专门负责对移民以及在船上旅行和工作的人进行牧灵关怀的神父;传教士都拥有与教区司铎相同的权限,但只针对自己的语言和国籍的人。牧灵机构包括领地教区、经主教团许可设立或撤销的国家(个人)教区,以及由主教设立的 “传教兼关怀 ”机构,后者无需主教团许可。

为移居国外的意大利人设立的宗座司铎学院得到确认,为这些人的牧灵关怀做准备。

这份文件优点包括:首次从历史和规范角度全面阐述了教会对移民的牧民关怀;确认了移民有权以自己的语言和礼仪获得牧民关怀的原则,因此不得因他们的特殊情况而在牧民方面受到 “歧视”;为难民(流离失所者)问题提供了篇幅,尽管篇幅不大。

3.若望二十三世(1958-1963 )

   移居和移民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在他作为公民的政治社会中自由迁徙和居住;当合法利益要求时,他也有权移民到其他政治社会并在那里定居。由于一个人是某一政治社会的公民,他作为成员属于同一个人类大家庭,因而作为公民属于世界大家庭,这一点并没有失去”(《世界和平》,1963 年,12号 )。

关于移民难民权力问题,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在1996年的移民与难民文告中做了特别说明。可以说是对上述文件的深入补充说明:

   “当我们考虑政治难民现象时,上主在我们灵魂中燃起的普世父爱之情使我们深感痛苦:这一现象已达到巨大的规模,而且总是隐藏着无数严重的苦难。不幸的是,这表明有些政治制度并没有为个人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的精神以人类的速度呼吸:事实上,在这些制度中,自由空间存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甚至被忽视。这无疑是对共存秩序的彻底颠覆,因为公共权力存在的理由是实现共同利益,而共同利益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承认自由领域并确保其豁免权。政治难民也是人,必须承认他们享有人所固有的一切权利:这些权利不会因为他们被剥夺了其所属政治团体的公民身份而丧失。在人的固有权利中,还有融入政治社会的权利,在这个政治社会中,人们相信自己可以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未来;因此,这个政治社会在正确理解的共同利益所允许的范围内,有责任允许这种融入,并鼓励新成员融入这个政治社会”。

4.梵二文献的教导(1962-1965 )

  梵二的这一声明至关重要:“”要特别关注那些因生活条件而无法享受堂区司铎的普通服务或得不到任何援助的信友:如许多移民、流亡者、难民、海员、空运工人、游牧民和其他类似类别的人。此外,还应采用方便游客的精神援助系统。主教会议,特别是全国性主教会议,应认真关注与上述各类人有关的最紧迫问题,并以适当的手段和指示,本着和谐的意图和努力,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宗教援助,首先应铭记罗马教廷已作出或将作出的安排,并根据时间、地点和人员的不同情况加以适当调整”(主教法令,第18号)。

    18号强调了两个要素:1.人们需要/有权得到特殊的牧灵关怀,正是因为他们在流动,因此无法得到以地域性为基本原则的普通牧灵关怀的帮助;2.牧灵关怀移民的责任开始从罗马教廷转移到主教会议和地方教会。换言之,背景的作用得到了强调。

对于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工作为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工人,必须认真消除报酬或工作条件方面的任何歧视。此外,所有各方,首先是公共当局,都必须把他们当作人来对待,而不仅仅是生产工具;必须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养家糊口,为自己提供体面的住房,并鼓励他们融入接收他们的民族或地区的社会生活。然而,应尽可能在原籍地创造就业机会(参阅《教会宪章》第66 号)。这再次谈到了融合,也谈到了原籍地的发展。

5.若望・保禄二世(1978-2005)

   在他任职期间,除过撰写三部社会通谕(1981年《人的工作》,1987 年《社会事务》,1991年《百年》)之外,若望・保禄二世还为世界移民日发出了 20 封文告。

   他为工作移民问题发表声明。这是一个古老的现象,但却一再出现,甚至在今天,由于当代生活的复杂性而变得十分复杂。人们有权因各种原因离开原籍国,也有权返回原籍国,到另一个国家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当然,这一事实并非没有各种困难;首先,这通常会给移居国外的国家造成损失。一个人离开了,同时也离开了一个因历史、传统和文化而团结在一起的大社会的成员,到另一种文化,另一种语言的社会中开始新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就缺少了一个劳动主体,他可以通过自己的思想或双手为增加自己国家的共同利益做出贡献;而看哪,这种努力、这种贡献却给了另一个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社会对它的权利不如原籍国"(LE 23)。移民工作绝不能成为经济或社会剥削的机会。就与移民工人的雇佣关系而言,必须适用与该社会其他工人相同的标准。劳动的价值必须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而不是根据不同的国籍、宗教或种族。

   教宗在他的移民与难民文告中,就多种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融合(1986 年);移民家庭(1987 年);教友(1988 年);多样性和普遍性(1992 年);移民妇女(1995 年)。

     非正常移民(1996 年):“在教会中,没有人是陌生人,教会对任何人、任何地方都不陌生。教会是合一的圣事,因此也是全人类的标志和团结力量,在教会中,即使是非法移民也被承认为兄弟并受到欢迎。各教区的任务是动员起来,使这些被迫生活在公民社会保护网之外的人能够在基督教团体中找到博爱的感觉”。

   《移民牧灵关怀作为传教方式》(2001 年):“这些权利在普遍共同利益的概念中得到了具体应用。它涵盖了整个民族大家庭,超越了所有民族主义的利己主义。必须在这一背景下考虑移民权。教会承认每个人都有离开自己国家和进入另一个国家寻求更好生活条件的双重可能”。

移民与宗教间对话(2002 年);反对种族主义、仇外心理和民族主义(2003 年);文化间融合(2005 年)。

“虽然高度发达的国家并不总是能够吸收所有移居国外的人,但必须承认,确定可接受性门槛的标准不能仅仅是维护自己的福祉,而撇开那些被迫寻求接待的人的实际需要”(2001年致辞)。

“在我们这样一个充斥着不可容忍的不平等现象的世界里,对正义的承诺是筹备禧年庆典的必要条件。和解是千禧年的应有之义,对一大批遭受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影响的移民,即非法移民,采取一种大赦的形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若望保禄二世,1998 年 10 月 9 日在世界移民和难民牧灵大会上的讲话)。

6.本笃十六世(2005-2013)

   《天主教教理》(1997年)第 1911、2211、2241 和 2433 条提及移民。本笃十六世撰写了社会通谕,并为世界移民日发出了8份关于不同主题的文告,如:作为时代标志的移民(2006 年):“”今天可以认识到的时代标志当然包括移民,这一现象在刚刚结束的世纪中可以说是一种结构性配置,成为全球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也是全球化强大推动力的结果。当然,在这一时代征兆 中汇集了不同的组成部分。事实上,它既包括国内移民,也包括国际移民;既包括被迫移民,也包括自愿移民;既包括合法移民,也包括非正常移民。我们也不能忘记外国学生这一类别,他们的人数在全世界每年都在增长”;青年移民(2008 年);未成年移民(2010 年);移民与新福音派(2012 年)。

"在处理人类整体发展问题时,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移民现象。这一现象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它涉及的人数众多,引发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问题,并给国家和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们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具有划时代性质的社会现象,它需要一项强有力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国际合作政策来加以充分应对。这项政策的制定必须以移民输出国和输入国之间的密切合作为出发点;必须辅之以适当的国际法规,以协调不同的法律框架,从而保障移民个人和家庭的需要和权利,同时也保障移民抵达国社会的需要和权利。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当今时代的移民问题。我们都目睹了伴随移民潮而来的痛苦、不安和渴望。众所周知,这一现象的管理是复杂的;然而,尽管外籍工人在融入社会方面遇到困难,但他们通过自己的工作为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汇款为原籍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点仍然是可以肯定的"(《真理的关怀》,2009 年,62号)。

“显然,这些工人不能被视为商品或单纯的劳动力。因此,不能像对待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对待他们。每个移民都是人,因此拥有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尊重这些权利”(《真理的关怀》,62号)。

“为了治理世界经济;医治受危机影响的经济体,防止危机恶化和随之而来的更大失衡;实现适时的全面裁军、粮食安全与和平;保证环境保护和管理移民潮,迫切需要一个真正的世界政治权力机构的存在,如我的前任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所概述的那样。这样一个权力机构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坚持辅助和团结的原则,以实现共同利益(Pacem in Terris)为己任,并致力于实现真正的人类整体发展,其灵感来源于真理中的仁爱价值观”(《在真理中实践爱德》,67号)。

特别说明,我因为前不久,为了纪念刚去世的方济各教宗,笔者特别写了一篇关于方济各教宗对移民的特别关怀的文章,发表在了信德网上,所以在此略去关于方济各教宗关于对移民的论述。

对于移民问题,教廷还发布了一个比较大的文件《基督对移民的爱》,笔者希望有机会专题论述。

事实上,教廷为了照顾移民,还专门成立了许多组织机构,不断完善发展。

结语

   在两千年的教会发展历史上,教会都履行了旅途中教会的责任,照顾了各种各样的移动人口。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在这个移民时代,教会继续她的使命。为移民们提供服务,因为她相信,接纳移民,就是接纳基督!

本文标题:天主教对移民问题的牧灵关怀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