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有大家的鼎力支持与热忱奉献,这些受难群众不至于缺衣少食、挨冻受饿,地震中受伤的民众及毁坏的教堂和活动中心能够得到及时的修复。
但教会设法勉励和支持当地基督信徒继续留在那里,因为那是他们原本的家园,是他们的根,是耶稣诞生、生活、传教、受难、死亡和复活的圣地。
教会礼仪年的高峰是逾越节三日庆典,即纪念主的晚餐、主的受难死亡和主的复活。每次举行主的晚餐都是在宣告主的死亡和复活,并期待祂的再来。
我们回忆耶稣受难这幕悲痛历史的序幕,是在最后晚餐和山园祈祷中揭开的。耶稣在山园祈祷时心痛欲碎,肝肠寸断,满身流汗流血,圣心忧闷至死。
他尤其在他生命的转折点和做出重大决定之前祈祷:受洗时(路3:21),拣选十二宗徒前(路6:12),当他想知道人们,至少他的门徒们,对他的看法时(路9:18),在他义无反顾地踏上受难之路前(若12:27-
伯多禄的话把受难的事件转移到天主一边。这些事件属于一个更大的事件,也就是天主的爱,以及这爱所实现的一切。罪恶在十字架上纵情肆虐,凶相毕露,但天主仍然在那里临在。
无疑是最为残酷的宗教刑具,除开肉体上的痛苦折磨而外,它还让人饱受示众的屈辱,因此,它无疑是一个最为沉重的梦魇;但今天,我们可以看见人们或在额间划着十字的图案,或双手合十的握住胸前佩带的十字架以祈祷和祝福……它因耶稣受难的洗礼而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神的象征
那一天,我带朋友第一次到教堂,那里正在举行烛光祈祷会,所有人都静静的为受难的人祈祷平安和永生。在烛光里,我的朋友一直在流泪。
她在梦幻般的神魂超拔中,目睹耶稣受难的经过,并亲身体验耶稣受难的各个环节。这是一种“出神”状态。这种梦游式的超拔从1542年2月开始,每星期一次,一连12年从未中断。
(若20:15)这位妇人是伯达尼的玛利亚·玛达肋纳,她是一位爱主的姊妹,耶稣受难时,她勇敢地站在十字架旁;在一周的第一天,清晨,天还黑的时候,第一个来到耶稣的坟墓,看望耶稣,她看到的却是空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