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撒玛黎雅的女子问耶稣应该在哪里朝拜天主时,主回答说:女人,你相信我吧!
主耶稣为了爱我们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德勒撒修女为了爱穷人中的穷人无私奉献毕生的精力;达米盎神父为了爱那些无人问津、受人冷落的麻风病人,无畏牺牲自己的健康与生命,爱是我们基督徒一生神圣光荣的使命。
这与圣女德肋撒或是受苦或是死去以及圣十字架若望为你(主)的缘故受苦受辱乃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愿与主一起受苦而参与救世,但却与我们的祈祷恰恰相反:圣人求沉重,我们求轻松;圣人求天主的光荣,我们求自己的现世利益
它南部距离科威特只有100公里之遥的乌尔(Ur)城,更是犹太人祖先亚巴郎和妻子撒辣的出生地,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从这里向西迁徙,进入流奶流蜜的迦南地区。
但是,德肋撒姆姆的精神鼓舞着我:只有将一切托付于天主的手中。我知道好天主比我更爱他们,只不过他爱的方式是人心难以测量的,他必定会看顾并医治这些兄弟姐妹的心灵创伤。
如册封圣女大德肋撒为教会圣师的《多色多样的天主智慧》宗座书函(1970)、论妇女尊严和圣召的《妇女尊严》宗座书函(1988)、宣布圣体年的《主,请同我们一起住下吧》宗座书函(2004)。
弥撒后,人们抬着石柱圣母举行烛光游行,女孩子们身着艳丽的民族装翩翩起舞,向圣母像撒花瓣……1941年10月12日,天空突然出现霞光万丈的美景,人们举目望天,惊呆了&mdash
(列上15:1)犹大王阿撒二年,雅洛贝罕的儿子纳达布登极作以色列王。
在约旦河当年耶稣受洗处重发领洗誓愿;在耶稣山中圣训时的真福八端堂举行弥撒;在五饼二鱼堂、葛法翁和革辣撒等地重温了圣经的记载;在伯多禄首席堂回顾了耶稣在磐石之上建立圣教会的情景;在加里肋亚海乘船出海时举行了升国旗仪式
印度德肋撒姆姆跨越半个世纪给数以万计贫困苦难的人带来“希望与尊严“,她遵循主基督的教训,从一无所有到历尽艰辛创办了“麻风病康复中心”、“儿童之家”以及“临终关怀院”……无怨无悔地照顾无依无靠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