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的灵性生命乱了头绪,无数问题和思虑纠缠着我们,我们就采纳保禄的建议:置身于被钉十字架的基督面前,从祂那里再次启程。我们要手持十字苦像,将之紧紧贴在心上。
有一件令我颇惊讶的:没有一部福音记载基督的复活是“如何”发生的。相反地,它们只间单描述那“一周的第一天,清晨,天还黑的时候”,门徒所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一切。
(65)教宗在牧函中写道,基督信仰要么是与生活的耶稣相遇,要么不是。“礼仪为我们保证了这相遇的可能性。我们不需要对最后晚餐的模糊记忆,我们需要的是临在于那个晚餐中。”
在圣经默想中,“读到令你感动之处,你会有和基督同在的感觉;或者被天主的爱深深感动,觉得心神被提升,心内平安;或者有向善的意愿;又或只觉得快乐,安然满足于天主的临在……”(MaxOliva)每次拥有这样美好的经验
颂谢词指出他们的不同角色:“伯多禄在以色列子民中建立了初期的教会,保禄作了万民的导师,他们各以不同的训诲,聚万民为一家,扩展了基督的教会。”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世青节”闭幕礼感恩祭讲道时的祈祷,指出青年们向外宣讲复活的基督时,是体验到宗徒们聚集在耶路撒冷的楼房上,期待圣神降临时的情境。
恰恰是在耶稣受难中,基督的坚忍显现出来,就如祂柔和适度地接受被逮捕、被殴打和被不公正的定罪,祂没有在比拉多面前回嘴;祂忍受被士兵侮辱、吐唾沫和鞭笞;祂背负起十架的沉重;祂原谅那些把祂钉在木架上的人;在十字架上
(宗8:14-17)此外,圣保禄在《致格林多人后书》中写道:那坚固我们同你们在基督内的,并给我们傅油的,就是天主;他在我们身上盖了印,并在我们心里赐下圣神作为抵押(格后1:21-22)。圣神的保证。
祝圣的复活蜡会从新火点燃,神父高唱:“基督之光”表达耶稣基督的复活是世界的光,他的复活救赎了我们。众教友从新祝圣的复活蜡点燃自己手中的小蜡烛表达我们从基督接受了信仰之光,我们要成为光明之子,世界之光。
那时,罗马帝国仍以异教为主,基督信徒常被迫秘密聚会。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密尔维大桥之战”中,看到天空上出现十字圣号,并听到话音:“凭此征服!”他战胜敌人后,深信这位“基督”是他的得胜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