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先头的两位志愿者——卜修女和和张修女为我们辛苦找落脚和服务的地方,硬着头皮向当地乡长借帐篷和被子。接下来,我们开始给当地藏族老乡发物资,藏族老乡帮我们支搭我们自己带来的帐篷。
今日凌晨0时05分,一位金邦尼修会弟兄给我留言:“张若翰神父,看到你们一直在忙,我们能帮忙做点什么吗?请告诉我们吧。”
独身的老叔已去世八年,之前,他已把出版过的所有书籍和两箱手稿(见下面第二张图)留给了我,如今,每当我翻阅收藏的那些手稿时,总是涌上一股激情。
位于圣伯多禄大殿中央阳台上卢恰尼教宗的画像在阿肋路亚欢乐的歌声中徐徐地揭下了覆盖物,露出了带著微笑的面容,这幅作品出自中国艺术家张焰的画笔。
如:在今年上半年,太原教区西柳林福传组的十几个教友,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帮助一位张花村的新教友,将她的六亩地锄完,这种爱的行动给教外朋友留下了极好的影响,为福传工作在此地的展开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时他领上儿子到高陵县张二册向圣母许了愿,不久在西安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诊所里治好了儿子的病。按许的愿,儿子益谦进了修院,最后与他的哥哥益仁一同晋铎。
张牧对沈牧说,别看他年龄不大,童心未泯,已是熟透的了瓜,只等蒂落!原来这位童心未泯的大男孩,就是闻名已久的,有志奉献,特去北方学习的有志青年之一的大张。
晚餐后,他们按逾越节筵席的传统习惯,共同唱了圣咏(可能是115篇--118篇的后一半),然后出来前往橄榄山去了。橄榄山有一个僻静的山园,是主耶稣和门徒们常去的地方。
之前在橄榄山的那一夜,耶稣苦难与死亡时的日蚀,坟墓的黑夜都已成了过去。如今又再是第一天,创造再次完全地重新开始。天主说:「有光!」「就有了光」。耶稣从坟墓中复活。生命比死亡更强。善比恶更强。
一九六三年抵达台湾,担任耶稣会彰化静山文学院、初学院暨避静院院长,并兼任初学导师。投身培育司铎的神圣使命,从此在宝岛台湾一住就将近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