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临期中一位重要的人物是圣若翰,耶稣的前驱,他先是在约旦河劝人悔改,为人授洗,而其最伟大之处,乃是在人群中看到并向万世万代的人指出了来临的默西亚。
正如一位著名的解经家所写的那样,玛利亚对天使说的的“行”(yes)代表了“在上主面前所有宗教行为的顶峰,因为她以最崇高的方式表达了被动可用性与积极准备相结合之最深刻的空无,伴随着最大的圆满”3。
在牧灵中他最突出的圣德是谦虚,他最痛苦的事是群众把他当圣人看待,纷纷挤着要抓他的手或撕下他的一块衣服。他心里十分清楚,教会的发展不是靠什么人脉或者世俗的推动,而是依赖圣神的力量。
祂说她是多么的“佳美”,最重要的是,天主的恩宠在她身上完成了一个内在的雕磨(雕琢),使她成为祂的代表作:满被圣宠。这个可爱的绰号,天主只给玛利亚,立即伴随着保证:“不要害怕!”,“不要怕!”
天主选择他们作历史上从未听过的、最美丽消息的接收者“不要害怕!看,我给你们报告一个为全民族的大喜讯:今天在达味城中,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亚。
因此,人类夫妇是三位一体爱的共融之最首要和最根本的实现。已婚夫妇也应该组成第一人称复数,即“我们”。以“我”和“你”的身份站在对方面前,以“我们”的身份站在包括孩子在内的世界其他人面前。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他最重要的伦理学论著,写给其儿子尼科马科斯(Nicomachus),教导他生活的艺术。为什么人人都追求幸福,即使很少有人获得呢?这便是问题所在。
正是祂自己认清,此刻祂的爱必须经受最痛苦的伤害——背叛的伤害。然而,祂没有退缩、指责或为自己辩白,反而继续爱:祂为门徒洗脚,蘸饼后递给犹达斯。“我蘸这片饼递给谁,谁就是”(若13:26)。
父母的榜样,是孩子最直接的“课本”。若夫妻之间常常争吵,孩子很快会学到冷漠与暴躁;若夫妻能彼此尊重、彼此扶持,孩子自然会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到仁爱与忍耐。
有一次,我们两个最早到,坐在那里等着其他人来。我随便说了句“我们总是在等人。”在那个很能说明问题的时刻,苏神父回应说,“噢,我这一辈子都是在等人。”苏神父总是在推动事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