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彝族的舞蹈因为带有祭祀性,认为带有迷信色彩,彝族教友就被禁止去跳;由于多数山歌与爱情故事有关,我们教友唱山歌常常产生罪恶感。
因为自己是新教友,未领洗以前,常与家中长辈一道在中元节祭奠先祖、施孤亡魂,这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川渝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举行的祭祀活动。领洗后,总感觉这些习俗与天主教信仰传统不符,便逐渐远离。
当儒家这种单纯的祖先崇拜与佛教的轮回以及道教的魂灵思想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祖先祭祀在宗族内变得神圣而制度化了,殡葬礼仪也不断繁琐成了一种白色的文化传统,“哭文化”应运而生。
祈祷是精神的祭品,它取消了古代的祭祀,上主说:你们向我奉献那么多的牺牲有什么用?我已饱餍了公羊的燔祭和肥犊的脂膏;牛犊、羔羊和山羊的血,我已不喜欢;谁向你们要求这些东西?那么,天主要求什么呢?
我们也将取消瞻礼中的娱乐庆祝,只以神圣的祭祀礼仪,祈求天主收纳亡者的灵魂,赏赐生者信心与力量。”来自河北省邢台教区公署主任张世斌神父告诉信德网记者。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曾经发生6.7级大地震。
裴主教在弥撒讲道中提到,在今天纪念拉特朗大殿奉献的日子,李洪冬·保禄修士被授予执事圣秩,这的确是一个真正的祭祀,这个“奉献”不仅是修士自己以及他的父母呈给天主的,其实也是整个教会团体的“奉献”。
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焚烧纸钱,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示对祖先的怀念。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
柏木在《圣经》里被称为香柏木,用于祭祀和建筑。撒罗满王所建的神殿,就是以香柏木做栋梁、做墙围,做祭坛。这种圣经作者经常提及的与神相关的树木,自然给信众以特殊的亲切感。
负责筹划活动的蒋祖华告诉天亚社:「台湾民众在农历七月里习惯有祭祀和普渡;有需要时就会去拜拜,希望诸事顺利,不顺利时就会拜得更多。这是人性的需要,我们信徒也是有这种需要。」
对于参与此神圣祭祀的人,他们从中所领受的恩宠、祝福和宠幸是言语无法形容的。法国的路易王,每日抽空参加二至三台弥撒,他的一些朝臣说他被过多的弥撒负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