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许多礼仪祷文所覆述,礼仪是天主为关顾他的子民所亲自实现的行动,但它也是天主子民的行动;他们听到天主发言而作出回应、赞美天主、呼求天主,并领受自神圣标记流溢出来的永不枯竭的生命和慈悲之泉。
词语间流溢着无限哀伤。痴情的沈亚之为公主殒命过于悲戚而生了一场大病,很久才好。秦穆公对他说:“本来想把小女的终生托付给你,不料却先死去了。
所以,就让我们每个人都献上自己作为天主慈悲的器皿,让天主的慈悲,透过我们在圣三的心中,从天主奥迹深处,慈悲的洪流汇聚,滔滔不绝流溢出来。(NO.25)慈悲之母,为我等祈!
结语这篇文章就这么突兀地,仓促而随意地结束了,就像它的开始一样,没有精心的语言打磨,也没有刻意的结构整理,有的仅是情感的自然流溢。这或许不能算是一篇“正经”的文章,也不是一篇很内在的生命或信仰反省。
圣本笃会的格言“Oraetlabora”(祈祷与工作)也正体现了这段福音的智慧:行动应由祈祷所滋养,而祈祷应流溢到行动中去。
灵性价值固然为德兰修女的事迹言行所固有,但是如果没有华姿深刻的参与领会,决不能自动地流溢出来。
被圣神充满,使得我们和教会的生命获得全面的更新,充满主的生命与能力,使得我们整个生命全然被主所掌管,并以完全的心灵自由,去行祂眼中所喜悦的事(参若8:29),此时,我们所行的,不再是勉强守外在的法律,而是流溢内在的生命
天主的神降在他们身上,蒙受天主的默感的话语,这一切默感和启示的神秘方式是超自然的,这些人具有自由意志,健全的智力和人性意识,但在内心受一种不可抗拒的推动之后,便不得不挥毫落笔,将神的话语由心管、血管直至笔管,而流溢到纸上
在圣三的心中,从天主奥迹深处,慈悲的洪流汇聚,滔滔不绝地流溢出来。无论多少人前来也好,这慈悲之泉总不涸竭。几时人有所需要,前来吧!因为天主的慈悲永无穷尽。
在圣三的心中,从天主奥迹深处,慈悲的洪流汇聚,源源不断地流溢出来。无论多少人汲取,这慈悲之泉总不涸竭。每次当人有所需要,就可接近这慈悲之泉,因为天主的慈悲永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