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若望福音第六章中有关生命之粮的伟大论说充分展示出这一论题的端底。它是从倾听耶稣讲道的那些饥饿的群众开始的,他不忍心遣发他们饿着肚子回去,就是说,我们为生活所需要的是“必需的食物”。
作为一名司铎,笔者希望所有司铎弟兄们都能同玛利亚一样,不但亲身体验基督降生成人的伟大爱情,更不辞辛苦地长途跋涉,将基督的喜乐也带给她的表姐及她腹中的若翰。
在天主教内,除了教友们喜爱的《圣人传记》外(不知信友是否意识到,圣人也帮助我们反思时间的意义),我也看到《学习一门爱的语言:与托马斯·莫顿相伴365天》和本笃会士若望·迈恩神父的《每日默祷劝言》非常普及受欢迎
今年基督徒合一祈祷周的主题为:“住在我的爱内,你们将多结果实”(参:若十五5-9)。科赫枢机在礼仪中宣读了教宗的讲道,其中强调了“合一的必要性”。教宗谈到合一的多个层面,就像树干的三个同心环。
你们称为我‘师傅’、为‘主’……若我为‘主’,为‘师傅’的,给你们洗脚,你们也该彼此洗脚,我给你们立了榜样,叫你们也照我给你们所做的,去做。”
在这方面,使徒若望的话非常有启发性:“谁若有今世的财物,看见自己的弟兄有急难,却对他关闭自己怜悯的心肠,天主的爱怎能存在他内?”(若一3:17)各位弟兄姊妹!
但若从信仰的角度来看这40天那是很神圣的,因为,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救恩史上的40天具有决定性的时段和指标,能这么讲是从圣经上得知。
教宗说:“圣史若望记载他和伯多禄宗徒在听到玛利亚‧玛达肋纳报告的消息后,竞相奔往耶稣的坟墓。教父们认为这种竞相奔往空无一人的坟墓的行动,是基督信徒之间唯一合法的竞争:竞争寻找基督。
1870年天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即火烧望海楼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刚刚建立不久的“祟德堂”账房亦被群众捣毁。事件发生后,张家庄总堂和驻天津的法国教会共得白银12万两。
(若1:38)利玛窦对儒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认为儒家学说与基督宗教有着许多共同的价值观。根据儒家学说,人际关系中的五伦,需要以“仁”来尊重和培养,以保持个人和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