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句话,信经中给我们说:我信常生,我信永恒的生命。
作为华语文化下的平信徒,当我们在实践先知使命时,常常会有很大的压力,因为我们重视家庭的文化常常会让我们注重自己,忽视他人,对内友善,对外冷淡。
圣保禄写道:“天主喜爱乐善好施的人,他能丰厚地赐予你们各种恩惠,使你们在一切事上常十分充足,能多行各种善事”(格后9:7-8;参阅斐4:18-19)。
他过的是祈祷与克苦的生活,一日三餐大都是自己腌的咸菜,他常给我讲圣五伤方济各、圣本笃打苦鞭、扎苦带的故事。
她也常邀请店里的师兄姐们到她家陪母亲聊天。凡去过红艳那间小屋的人,第一感觉是屋里整齐干净,她的母亲衣着整齐,那间小屋里有温暖、有真情、有城市里的生活气息。
4、在弥撒唱经时我是否常想到祈祷?有何意义?5、平时我们采用什么模式来祈祷?6、什么是情景祈祷模式?7、既然同属祈祷的范畴,那我们为何还要多谈关于祈祷的话题呢?8、我们现有的祈祷模式存有什么不足呢?
他回答说:“孩子,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这个美妙的声明,表达出父亲对大儿子的慷慨大量。他又说:“只因为你这个弟弟死而复生,失而复得,应当欢宴喜乐。”
(三)伯铎认为这些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在心内常尊崇基督为主,他们为基督而吃苦,基督不可能视若无睹无动于衷,因为他早已说过:「为义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刚才罗神父提到了特利腾大公会议的礼仪特色,还有各种使用本地语言的问题。基本上觉得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你也可以用拉丁文做梵二弥撒,也可以用中文做特利腾弥撒,基本上我们可以把它本地化,也可以做不同尝试的。
愿天主永受赞美!顺祝编安天主教包头教区主降生后2008年3月[page]南京教友沈亚红给范路易神父的信敬爱的范神父: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