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回答说,这木藤椅可能会有小虫,这样摇一摇之后,这些小生命就跑开了,坐下去之后不至于伤及这些生命。李叔同关心小虫,是由于他的慈悲之心,他的心正如经书上所说:“与一切众生,当于慈母。”
对小的事情从不计较。胸怀非常宽广,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常说要忍辱负重。他一心一意为教会服务,在生活上要求很低。他能够很好的把爱国爱教的事业结合起来,值得年轻一代学习。
志愿者洪梅姊妹和小杨弟兄又在成都的荷花池市场解决了3600个电池的购买问题。
他看后大喜,对案椽说:“我一个小老百姓,饿不着冻不着就足够了,怎么敢有这样的奢望呢?”话没说完,忽然听到一个声音从空中降下,把屋檐震得直响。案椽一惊说:这是天鼓在响,你得赶紧回去,这里不可久留。
最重要的是,一八三三年,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会士们在新加坡建立了第一座天主教小堂,即后来的善牧堂,从而开创了教会的今天。没有他们的贡献、牺牲、慷慨,特别是信德,就不会有今天的教会。
这位来自穷乡僻壤小纳匝肋的年轻木匠,不仅讲话有权威、能治病行奇迹、能驱魔,而且能复活死人等,令当时的犹太整个社会震惊而轰动。
鲍思高听后有些不高兴地抱怨白衣人说:“我还这么小,你怎么能要我做一个不可能办到的事呢?”白衣人坚定地回答他说:“因为你的服从与所获得的知识,你定会完成这看似不可能的使命的。”
生是一种小失误,小差错,这些偶然性是本我带来的,给作品带来生命的跳动。苏轼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也是这个意思。
我们也邀请小学生来教堂参观孤儿院或敬老院,鼓励他们带着自己准备的小礼物,送给我们的孤儿们,让教外的孩子们从小就养成献爱心的习惯。
笔者本人也有幸接触过德肋撒姆姆,那是1992年,笔者还是佘山修院的修士时,德肋撒姆姆访问上海,并造访佘山修院,我们一起在山顶参与弥撒,之后,她在修院的小圣堂给我们用英文讲话,并由当时在修院授课的香港宝血会的刘赛眉修女给我们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