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地很少能看到中国大陆的朝圣者,管理墓地的一位神父特意送给我一盘念珠和用革责玛尼橄榄枝做的十字架。现在我将十字架一直带在身边,以便使不能到圣地的人也能进行一次朝圣之旅。
例如,在11月,信友被鼓励参与追思弥撒、拜访墓地、诵念追思经文、《慈悲串经》或《炼灵祷文》。这些实践不仅滋养个人灵性,也强化家庭与社区的信仰传承。炼灵圣月还呼应了教宗方济各对“慈悲”的呼吁。
在清明节也可以到墓地念经祈祷纪念祖先。冬日夏云 中国人(非天主教友)对过世的老祖宗及亲人一年最多也只有四次追思祭奠吧(忌日、清明、七月十五、冬至)。
弥撒由台中教区主教主礼,讲道(讲道不讲亡者生平,只讲解读经),弥撒后举行告别礼,不举行公祭,即送棺木至大度山教区神父墓地安葬。谢谢大家。
在出殡这天,神父们与教友们一起送亡者去墓地。我记得当年礼仪之争时,废除了很多中国传统对亡者的礼俗,但在我们本地,当年传教士们却并未。
炼灵月仪式主要是献炼灵弥撒和各种祈祷活动,清明节在各自家庭(族)墓地念经、洒圣水。
在西方教堂后面往往会有墓地,人去世后也有他们表达纪念的方式,我们也可以。比如:1、通过纪念活动怀念先祖与前辈,学习其优秀品德和经验教训,更好的服务国家、人民和社会。
战争结束后,她最后离开斯库塔里时,特意来到英军墓地,并在他们的墓前发下誓言:"只要我此身存在,我一定为你们的生命而奋斗片此后她一生,都在实践这一壮严的诺言。
多俾亚组:特别为去世的教友送葬,目前有50多人,统一着装,陪同神父到殡仪馆或墓地为亡者举行教会礼仪。通过几年的运作,多俾亚组福传的效果十分明显。
今天我国大陆的天主教徒除教会规定的追思已亡纪念亡者节日外,其他日子如春节期间、清明节或父母忌日等均可以去墓地扫墓,有的教徒和司铎也采取奉献鲜花、食物和饮料等物品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