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赐给我们的每一位孩子都不一样,我们的文化却在不断变化而让父亲放任孩子,我们的时代潮流有时候也误导父亲以丰富的财富和玩具给孩子而代替善尽父职。
这合一不消除差异,而是珍惜每个人的个人历史以及每个民族的社会和宗教文化。兄弟姊妹们,这是爱的时刻!
(作者为美国天主教大学圣经学(旧约)博士,现为河北修院教授和信德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III.教会对中国大陆的移民与流动人口的牧灵照顾在“信德”电话采访全国各地教会关注移民和流动人口牧民照顾的同时,信德文化研究所计划关注一些教友村庄的移民情况,将其作为案例予以关注。
利玛窦,已经成了两座城市之间,东方和西方之间文化沟通的一个符号。2010年是利玛窦逝世400周年。
这是一种情感尤其散发在古老传统的基督徒国家里,通过许多社会和文化变迁,更常以世俗主义、面对天主的冷漠、对信仰实践的打击的增长为标记——这里有一种进入现世精神的危险——。
1949年,香港教区逐渐放弃和停止委派神父和修女到大陆照顾(香港)殖民区以外的宝安、惠阳和海丰等地的教友们。随着最后一批香港教区神父于1952年从海丰返港,香港教区与大陆一方的教务联系彻底中断。
他们中不少人已经是第三、四代移民了,在法国这种异质文化中,是逢年过节巴黎13区唐人街上游行的龙灯、狮舞与不绝于耳的鞭炮让他们返回那遥远的家园。
这次学习使我开拓了视野,对中国的文化、宗教以及世界的宗教有了更深的认识,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教义教规,学者专家的研究的成果也都展示了出来,可以说是受益良多。
他们寻找适应时代与地域文化的福传之路,把信仰的芥子,播种在这片土地上。利玛窦神父在他的《中国札记》中描写在肇庆时的经历,他这样写道:庄稼一天又一天地越发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