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笃十六世喜欢说:“有信仰的人永远不会孤单。”换句话说,在教会里,我们与基督相遇,也就是与那些真诚寻求祂的人共融。
这种潜心修书,虚静兼修追求生命的“虚极静笃”境界。[28]不正是教会灵修中的“静默”和“谦虚”精神吗?清朝书法家王铎《赠汤若望诗册》行书在教会的灵修传统中,静默就是一种谦虚[29]。
18世纪的圣人本笃·若瑟·拉布莱,他虽然睡于罗马的街道、以别人的施舍糊口,但却成了许多人的灵修导师,在这些人中也有贵族及神职人员。在某种意义上,穷人是我们的老师。
2009年12月27日,教宗本笃十六(BenedettoXVI)参观圣艾智德的意大利语言文化学校时讲到:有一种使不同语言在那里都合而为一的语言:那就是爱的语言。
此通谕事实上是我敬爱的前任本笃十六世的意向,由他构思和主要起草。怀着感激之情,我继续并完成了它。
天主圣意实乃神妙莫测,不论是前教宗本笃十六世的谦卑隐退所带来的震惊,还是现任教宗方济各所表现的仁爱亲民与服务贫穷,都无不令世人刮目相看!让教会重新振作!抚今追昔,展望未来。
1988年信理部拉辛格枢机(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在谈到勒非尔总主教(M.Lefevre)的分裂运动时,要我们进行反省,我们的牧民工作是否存在缺点。
.↑[12]参见教宗本笃十六世2009年《在真理中的爱德》通谕36号。
中古封建时代,罗马封建主人,曾由地主掌政权教权于一身,于是有稚龄的教宗出现,例如本笃九世。故教宗的资格说年龄、学历、神职界等。都是多余的。现行选举法。也肯定不限制选在枢机圈内。
一所战地医院……教宗本笃十六世宣布辞职时形容今日世界为突飞猛进的主体,而且因信仰生活引起的重大问题而处在动荡中,处理这些问题需要体力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