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生活外表看,当然是清苦或不太近人情,然而修道生活是以天主为中心,当我们拥有天主的生命时,外在的清苦生活不会影响到献身生活的喜乐。当然,圣召的吸引是一个奥秘。
据报道,最近几天,曼德勒气温高达近40℃,高温下蚊虫肆虐,对于受灾地区人们的生活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应该说,根据近三十年来基督教在中国的历程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看,基督教在中国有着非常美好的前途和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
当单枢机得悉身患可怕的肺腺癌,就好像被判刑一样,大限已近。那是一种迫切的感受,他开始是震惊,但经过十五分钟的祈祷,便将它看作是天主的恩惠,欣然领受,但求「主荣」,这不是「从容」吗?
死亡的力量不能胜过它。我给你天国的钥匙,你在地上束缚的,在天上也要束缚;你在地上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玛16:1-9)。
当它找到时,就会将自己的胸膛朝着最长最尖的刺撞去,在最深最苦的痛中,引吭高歌,而这样的歌声,超越了它自身的痛楚,声音无与伦比,就连世人认为声音甜美的云雀或夜莺都不能与之相比,荆棘鸟从不惧怕死亡的降临,以它的生命作为换取世上最美丽歌声的代价
在猛如死亡的爱光照之下(参看雅歌8:6),真正的可怜人是那些不愿视自己为穷人的人。他们自认为富有,实际上却是穷人中最贫穷的人。
所以,《圣经》的主题毫无疑问就是——救赎,也就是处在罪恶和死亡中的人如何才能脱离罪和死,恢复与天主破裂了的关系。
耶稣基督也是如此,他对别人的苦难产生怜悯,因朋友拉匝禄的死亡而哭泣,因耶路撒冷未来的被毁而忧伤,因即将来临的苦难在山园中恐惧。但耶稣基督的情绪是他对人真情的表露,他的人性之心是向别人敞开的。
同样,做为耶稣的追随者保禄宗徒,在公元50年代末,写给斐理伯教友的信中说:“我只求认识基督与他复活的德能,与他同受苦难,相似他的死亡……我尚未成功,尚未达到目的,仍在努力前进……”(参阅斐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