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客的问题显然与亚巴郎的形象有关,他在玛姆勒的橡树旁欢迎了三位朝圣者(创18):“不要忘记好客;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实行了好客,却接待了天使”(希13:2),这段经文再次揭示了天主以陌生人/朝圣者的身份显现自己时所带来的意外和无意识的惊喜
原来耶稣为要尽诸般的义(或作礼仪)。这是犹太人的一个规矩。利(8:6)大祭司亚伦和他儿子上任前,神命摩西用水洗他们。耶稣基督完成了旧约中的礼仪,尊重犹太人的习惯,在非原则性的礼仪上顺服。
通过这些庆祝,让人看到耶稣基督,也看到一位耶稣的好门徒能在九十个寒暑中,深深为主、为人、为情、为爱、为义、为平安所作出的一切奉献。
但原罪破坏了应有的秩序,破坏了原始义德所享有的和谐,同时也破坏了人本身的,人与人之间的或人与整个受造物之间的和谐。圣经与教会圣传不断地提及罪恶在人类历史中的临在与普遍性。
所以作为基督徒,我们一方面要尊重我们的文化传统,像耶稣一样尽诸般的义;一方面又要与时俱进,不要旧瓶装新酒。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的中国礼仪之争就是因为罗马天主教教廷禁止中国人的三祭,即祭天、祭孔、祭祖。
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是在以另一种方式为国家做贡献。我们也希望在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的国家能够有更多的这样的组织和机构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以促进、加快和谐社会的建立。中国古人在《礼记?
称义因着信,得救本乎恩。春为一岁首,主为万福源。以神为产业,爱里度生涯。二约传千古,十架救万民。一心遵主大,万物显神权。播撒福音种,聚敛天国民。读经字外灼,灵光由内照。芝兰颂主德,松柏使徒心。
1603年,利玛窦在北京出版《天主实义》,在该书的第二篇,他引用了儒家典籍中的十一段文字谈论上帝,如:《诗经》大雅云: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尚书》汤诰曰: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中庸》曰:郊社之礼
’(路17:10)(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救主的使命》通谕,第36号)是的,尤其在这个上帝死了的时代,在这个人类重建全球化之巴贝耳塔的时代,在这个物质真正被塑成金牛的时代,基督福音的宣传者们都会体会到依撒意亚先知和保禄使徒的苦衷
天主吩咐亚巴郎将儿子依撒格当作祭物献上,是要考验他的信心。雅各伯为了娶辣黑耳为妻,被逼额外工作七年,也是天主给他的考验。亚当、厄娃在伊甸园的考验中失败了,达味也曾多次未能通过天主给他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