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先设分享会,邀请夏其龙、刘德光、郭伟基三位司铎分享在修院接受培育的经验,带出修院的培育安排随时代而变迁,例如修院早期让修生前往罗马接受神哲学培育,后期则留在本地接受培育,但不变的是修院要陶成司铎职务和传教使命
(格前11:1)基督是所有司祭成圣的模范,随着司铎对耶稣之爱的日益加深,司铎们将为他们的圣召而感到喜悦,并且也将体验到:“这个轭是甘饴的,他的担子是轻松的”(参照玛11:30)。
我看到有两个现象,一是教会内“成也司铎,败也司铎”;二是凡不称职的司铎或离职的司铎,多数都是不快乐的司铎。或更好说,正是因为司铎不快乐,所以才不称职或甚至离职。
当耶稣把自己准备成一盏由上主点明的灯时,他是否想到这个应许保证黑暗不会淹没他呢?
四十昼夜的禁食,如同我们人生历程的磨难,耶稣饿了,这个“饿”字不妨把它想象成我们人生旅途中的“贫穷”、“失落”、“疾病”、“挫折”、“灾难”……当耶稣面对饥饿时,也就是当我们面对各种困难时,试探者就前来对耶稣说
老两口的福传行动得到女儿的协助,她们培养了几个青年助手,其中有鲍树银、桑泰芹、宋成红等,她们也是担负重任奔走各家,形成福传的小团体,打开了福传的新局面,取得了半年内领洗46人的好成效。
“信德”的报名意义深刻,她能给人们带来力量和信心,15年“信德”已经长大了,已经更加成熟了。在今后的岁月中,她会越发充满光彩溢人的朝气。借此机会我希望在座的各位,今后对《中国天主教》的关注和支持。
一张在圣伯多禄广场前拍摄的照片使她成为了印尼跨宗教对话的新标志。这名女孩是GusDurian的活动家,该青年运动隶属于世界上最大的温和派伊斯兰组织。「寻找与其他宗教背景对话的机会也至关重要」。
牧童的意义在于「最卑微贫困的人懂得接纳道成肉身的事件」,乞丐的小塑像也蕴涵这个用意。「穷人反而在这奥迹中占了优先地位,他们通常最能察觉到天主临在于我们中间」。
他首先指出,耶稣的圣死带来种种正面效果:「使信祂的人成义,与天主和好,并对永生充满望德」(参阅:罗五1-5)。「基督的十字架改变了人类痛苦与磨难的意义。天主子亲自承担了苦难,使之彻底得到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