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香港:圣神修院庆祝六十周年汤牧重申修院乃教区“心脏”


2010-06-01 10:53:00 来源:信仰通讯社

    据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报道,5月30日,香港教区汤汉主教在教区圣神修院主持了修院创立60周年感恩祭。并强调指出,“修院是各地教区的心脏,司铎芳表出自修院的良好培育”。为此,主教勉励本地教会团体更努力去栽培圣召。
    当天下午先设分享会,邀请夏其龙、刘德光、郭伟基三位司铎分享在修院接受培育的经验,带出修院的培育安排随时代而变迁,例如修院早期让修生前往罗马接受神哲学培育,后期则留在本地接受培育,但不变的是修院要陶成司铎职务和传教使命。分享会后,汤汉主教主礼,圣神修院院长林祖明神父联同近40位神父共祭,培圣会多位友好参礼,一同为修院、教区和圣召祈祷。
    据圣神修院网站报道,1841年四月,香港首任传教区监牧德多罗神父及传信部两位代表司铎偕同20位中国修生,自澳门乘木船来港,在今威灵顿街建筑一间茅舍,修生们就在这裡渡过了最初几个月的修院生活。然后再迁到湾仔(即今嘉诺撒修女学校校址)一座小房舍中居住。这也只是一处临时的住所。1843年,迁回威灵顿街传教所的二楼,在附近更建立一座小堂。后来,香港教区在坚道兴建大堂,便将威灵顿街的建筑物出让,第一座特为修院而建的平房便树立在大堂的后面。约12年之久,至1900年,遂由大堂的后方迁移到前方(即昔日南华中学的旧址)。这层楼宇的地下作为公教联会之用,上两层则辟作修院院舍。这时的修生一面进修,一面协助大堂的传教工作。1941年,香港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修院被迫停办,修生四处分散。四年后,大战结束,然而修院损失惨重,于是便在新界西贡另建一座新院舍。后因交通不便,不易延聘训练修生的优良导师,故于1957年在薄扶林太古楼一块由巴黎外方传教会所捐献的土地上兴建一座新修院。自中国解放后,专为培植华南区司铎的华南总修院已缺乏修生,于是,传信部授意,结束华南总修院,并将修院院址交由香港教区使用。当时位于太古楼的圣神修院也不足容纳香港不断增加的修生,故于1964年7月,圣神修院遂迁入香港仔华南总修院旧址,并于东翼扩建一座美轮美奂中西合壁的神哲学新厦。
    修院的“修生培育方向及目标”,旨在强调“司铎是主教圣秩的合作者,分享基督建设、圣化和治理教会的职务。所以他们以宣讲圣言、施行圣事和牧养天主子民的方式服务教会,并引导众人归向基督”。“修院生活是培育和辨别圣召的时期,修生效法宗徒们一样追随基督”。教宗本笃十六世说过,“神职人员的素质有赖于他们所接受的培育”。“圣神修院从人格培养、灵修生活、学术训练、牧民体验四方面来培育修生”。在“人格培养”方面,“要成为司铎首先要有健全的人格。透过团体生活和导师的协助,修生增加对自己的认识;藉着建设以互信、沟通为本的团体,实践基督的谦逊和牺牲精神,迈向更成全的人格”。“灵修生活”则“致力寻找基督,与主共融,使礼仪成为生活的高峰和力量的泉源,每日在祈祷中接近天主,活在基督的逾越奥蹟内”。“学术训练”方面,“修生须接受哲学、神学的训练,俾能对人生、对圣言和教会传统有更深的了解,并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以便带领教友反省教会和社会所发生的事”。“牧民体验”系“学习善牧基督的爱心,像祂一样「不是来受服事,而是来服事人」(谷10:45)。透过各种牧民体验,如照顾长者、监狱探访、关注劳工、堂区工作等,修生可以对教会的服务有更充实的认识和准备”。此外,修院培育期分三个阶段——先修班:第一年的训练会注重信仰及灵修的培培养,好能淨化动机,认清司铎职务。哲学班:两年的哲学期主要帮助修生在灵修、人格以及思维上的整合。神学班:四年的神学期除了神学训练外,特别着重堂区和社区的牧民训练。整个培育期间,按修生个别的需要安排牧民实习。
    为了响应普世敎会为司铎祈祷的号召,教区把司铎年与圣召结合推出司铎圣召年并伸延至2010年12月,让教会能深入反思司铎圣召与教会的关系。为此,专门指定的今年聆风乐祷主题为“门徒出谷之路”。

 

本文标题:香港:圣神修院庆祝六十周年汤牧重申修院乃教区“心脏”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