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明朝来华传教的利玛窦神父斟酌再三,才把外国人称的“上帝”译成中国人能够接受的“天父”“天主”。
中国基督徒的祭祖问题,从利玛窦时代一直争论到今,也是教会本地化进程中的焦点问题之一。
经过多年来的尝试,终由利玛窦于明末(1582年)抵达澳门,成功令天主教在中国植根,开展漫长的传教工作。[夏其龙,《香港天主教传教史》(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2014),页33。]
后来遇上了利玛窦,他又深切体会到西方科技对富国强兵的积极意义,于是放弃了诗词歌赋,重拾童年爱好,在天文地理、水利测绘等领域,一点即通,自由穿行。(待续)孙利宁摘自《读者》2010年19期
同时我眼前又浮现出前辈们领圣体时的情形:利玛窦神父病危,领了终傅圣事之后,庞迪我神父给他送圣体,他坚持跪伏在地:主呀!
在其后的社会课上,当老师讲到利玛窦、汤若望等天主教传教士在中国的故事时,全班同学又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雪晶身上,这更令她压力陡增,颇觉势单力薄,仿佛要被人孤立一般(其实,这种情况并未发生,同学们只是有些好奇罢了
弥撒结束后,王雷振神父介绍了庐山圣母升天堂及教区利玛窦灵修中心,以奉献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参观利玛窦墓每到一个教堂,代表团都赠送比利时教会的礼物:一个100多年的圣体光(用于圣体降幅)或圣爵(用于感恩圣祭中分送圣体)。
这是到达南京的第一位天主教神父,比利玛窦神父1599年到达南京早了277年,由此可知南京天主教至今已有678年历史(1322-2010)。
从利玛窦神父开始,西方传教士开始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并影响中国。基督教对于中国科技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连载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