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翰从未对其门徒论证过耶稣就是默西亚。若望两兄弟是在“看”了——亲自接触了耶稣后才跟随他的。纳塔乃尔的经历更典型。起初,他很不屑于斐理伯的话,斐理伯没多做任何辩解,只是让他自己去“看一看”。
耶稣的门徒们很难与了解他带来的新意,比方伯多禄在开始的时候不愿意主耶稣给他洗脚,他心中认为默西亚是庄严神圣无比,具有神的伟大。
圣经上的话就是天主的话,因为圣经是作者在天主的默感下写成的(弟后3:16),现在弥撒中读经员每读完一篇圣经后都说“以上是天主的圣训”,这显然说明圣经上的话就是天主的话,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圣经的重视。
“巴比伦的教会”(伯前5:13):巴比伦是幼发拉底河边的名城,此指罗马教会(参看默17:1-9;18:10-21)。马尔谷福音为第一部福音,又称伯多禄福音。
主与他们同行、说明他们所爱的师傅就是他们期待的默西亚,并使他们记起与主耶稣的最后晚餐,他们便感到内心再次因对主的热情而变得火热。
(默22:17)。这个祈祷是对谁说的呢?是对复活的基督所说。
直到1513年在他教授圣经时突然领悟因信称义的道理,而不是当时所认为的行好事上天堂的因行为称义理论;1517年他在威登保教堂揭示95条纲论,反对出售赎罪卷。
按以上理解,故有1:i.普世教会都庆祝的主基督、圣母及圣人的节日(solemnities);ii.普世教会均举行的主基督、圣母及圣人的庆日(feasts);iii.普世教会均举行的「圣人必行纪念日」(obligatory
我回答说:不是我伟大,而是我信靠的那一位伟大,是他在我内做这一切,更何况这件事对于他一生所行的事来说是太微小不过的一件事了,可用人的眼光却是不可思意,不可理解,从而可以看到人的卑微、弱小、不值一提。
《天主教教理》提供一长久的回忆,纪录从圣经到教父、从数世纪来的神学家到圣贤所流传下来的多种方式──教会以这些方式默想了信仰和使教义发展,使信徒们在信仰生活上有所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