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穷人伸出援手,在爱中勤于行善,如同弥撒的第一篇读经中所称赞的那个妇人一样(参阅:箴卅一10-13)。在临近圣诞节之际,教宗谈到这个庆节说,以往人们要问:“我能买什么?我还能得到什么?”
教宗方济各邀请青年阅读这本新书,并表示「天主从未停止召叫」,祂孜孜不倦地前来与我们相遇,如同寻找迷途小羊的牧人,如同掉了钱后、在房屋里点灯找钱的妇人,如同父亲寻找孩子那样。
她为有类似遭遇的非洲妇女成立了协会,从2018年至今帮助了大约150名少女和妇人脱困,展开重新融入社会和工作的进程。该协会在欧科迪昂女士的故乡尼日利亚推动宣导工作,尤其是在乡村。
在评述福音记述的犯奸淫妇人的段落时(若八1-11),经常强调最后那句话“不要再犯罪了”。当然,“耶稣常邀请人改变生活,更忠实地回应天主的旨意,活出最大的尊严。
移民、移居者、异乡人、客旅、外邦人等等与本城常住人口诸多的关系,构成了与每一个历史时期至今日中国大中小城市共同遇到的问题和景象。
没有特别离奇的细节,没有热情激昂的拥抱,甚至也没握手,只是相对一笑,就算打招呼了,就算客套了。接下来就是笑,直到旁边的汽车喇叭接二连三地按起来,我们才惊悟过来。
几个孩童怯怯地围着我这个异乡客,好奇地上下打量。其中一个年龄稍大的男孩大着胆子凑上来问我是否要上十字山,并说山路很难走,还要拐来拐去的。我心中暗喜,大概他无法了解驴子最擅长的莫过于徒步与爬山了。
父亲见小孟阿姨依旧犹豫不决,就决定制造一个机会……几天后的晚上,父亲邀请神父到家里吃饭,牌友们陆续来到,小孟阿姨见有客人在,寒暄了几句就想离开。父亲挽留道:“神父在这儿,一块儿聊会儿吧!”
就如圣经上的浪子回头牧人与亡羊妇人与银币的比喻,无一不说明改正的可贵。不但改之者重获新生,而且给所有的人可以带来无以名状的欢乐。
比如:两个机智勇敢并挽救了诸多以色列男婴的接生婆〖阿美和阿青〗的故事;那位颤颤巍巍的触摸耶稣衣襟的身患血漏病症的妇人;又如那位衣裳褴褛的穷寡妇掏出两枚小钱投入银库中,文章用“吞噬”“消逝”等词显而易见地比较出银币在数量上的极大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