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滋味
2004-11-30 10:27:05 作者:王喜文 来源:信德报(第226期)
王绍东是我在艺术学院时的同学,毕了业之后他回了老家吉林,之后便失去了联系。
没有了他的消息也好,省得我写一封封让我头痛的信了(我一向不喜欢写信),也省得坐那列长途的火车去看他。可是在和某某同学有了联系后,很自然地就关心起他来,很自然地就问起了他的情况。人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连生活都是。好没由来地,总让人徒生一些感慨,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一颗心很沉,总被一根线牵着,放也放不下,生活因此有了内容,有了意思。怀念一个人的感觉真的很有味,就像生活中体会出来的滋味一样,淡淡的、咸咸的、浓浓的、甜甜的、还有酸、还有辣……好像是打翻了五味瓶,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因为说不出是什么,所以才有味,所以才新鲜。
看街市上的人来来往往,走马灯一样,相识的人如是。总有许多机会和昔时的同学、朋友见面,见面时总忘不了问王绍东的消息。今天你说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明天他说王已结了婚有孩子了,再后来有人告诉我他辞了工作去了南方……断断续续,也掌握了一些他的消息:工作了、结婚了、有孩子了……如那些自然发生的事情一样自然发生,感觉理所当然。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各人有各人的背景,谁也勉强不了。虽然如此,我还是对他有点想念,毕竟,同学三年嘛,没有深厚感情也撞出火花来了,何况,他还是我的“死党”。虽然他结婚生子,我做了修士,但我们还是朋友。一个人结婚也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娶妻生子也不错,起码也是在参与天主的创造工程,只是我不能想象他那种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性格,怎么结婚了!知道他的消息越多,对他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甚至有了想见一见他的念头,只是苦于不知他身在何处。
沈阳是一座工业大城,地上有工厂,天空有烟尘,人们在工厂和烟尘中间生着活着,也不亦乐乎。想想人类真是一个适应性极强的动物,而且还是理性动物。因为有理性,所以也想出许多适合于人生存的办法来。比如,在市中心建了花园,在花园里种植了草木花卉,再在草木花卉上下了一番心思,于是,风景就产生了,旅游业就产生了,经济就产生了,经济社会就形成了。于是,工厂越来越多,烟尘越来越浓,人类的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只是人的大脑越发达,脸上的肌肉却越来越硬了。
想说的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背景是十字街头的喧闹嘈杂,我们相见了。没有特别离奇的细节,没有热情激昂的拥抱,甚至也没握手,只是相对一笑,就算打招呼了,就算客套了。接下来就是笑,直到旁边的汽车喇叭接二连三地按起来,我们才惊悟过来。我拉着他的手赶紧跑开去,他的手牵着一个八岁大小的女孩子。
女孩子很美,王绍东说是他的孩子。谦逊了几句没要紧的话,刚要扯上正题,他的BP机忽然响了,然后他跟我说了声对不起,我实在有要紧的事要办,然后给我留了电话匆匆走开。我在心里也说了声对不起,因为他刚告诉我的电话号码我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只记得刚才遇见一个人,他是王绍东。
这也是见面。至少,看见他还活着,心里很安慰。至于他女儿叫什么名字,上学了吗,他妻子在哪工作,他为何已从南方搬到了沈阳……这些反倒不十分重要了。沈阳这个城市在我有点面生,长长短短的街道好像没有表情的脸,好像行色匆匆,多一点的内容都是没有的。你是我的过客,我也是你的过客,既然都是过客,见面了免不了有点薄情寡义,带有一种隔膜的凄伤。可是这次却不同了。
偶然见过的这个人,或者对面走来的一个人,茫茫人海中见面了,然后走开,仿佛什么也未曾发生。可是在生活的某一天,淡淡地想起来了,这个人,或者说这个与你擦肩而过的人,好没由来地,竟进入你的脑海了,成为记忆的资料了,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了。细想起来也没什么出人意料的邂逅啊!怎么一想起来就是不一样了,生出一些人情味来了。偏偏见了面又要分开,只淡淡一笑,但仿佛什么话都已经说过了,有一些熟悉和感情了。生活的路真是千山万水,生活的花真是万紫千红,生活真值得我们感激。平常不过的一次际遇,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真是有点惊讶。也就是有点惊讶,才能品尝出生活的滋味。像老酒,像新茶。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好了。
再看沈阳时,沈阳也成了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