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耶稣基督把人类破碎了的天主的形象在自己身上显现出来,他成了真正的先知、君王和司祭,也给人类带来了救赎之光和人性之光。所以,若望福音开篇即说:在起初已有圣言,圣言与天主同在,圣言就是天主。
这样的反省固然很早就有,但是直到今天,人类更明确地用自己的观念来理解世界:只有当世界为服务人而被利用的时候它才有意义。
他引用《路加福音》中耶稣与罪妇的事迹指出:耶稣不是道德说教者,不判断人;使福音沦为道德主义的是我们。
借着圣洗,一切罪恶,包括原罪和本罪,甚至应受的罪罚,都获得赦免;所以,因着圣洗圣事涤除受洗者的罪,以耶稣的神性生命给与他和基督结成一体,成为天父的子女。成为基督的肢体,加入教会,并分担他的使命。
因此,他们对别人的需要和安危漠不关心的罪,不该被赦,他们「现在就要先被掳去!」今天主耶稣的故事,也是对那对穷人漠不关心的富人的判决。这富人穿华衣,吃美味,好像享乐是他的天生权利。
我们这里所说的罪不同于法律上的罪,主要是对天主的罪,就是相反天主诫律的罪。只有认识天主,只有在天主的光照下,我们才能认清我们自身的罪恶,同时也认清罪恶的真正危害。
圣女回忆说,当时耶稣神色凄凉,带着哀怨之声对她说:我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苦刑虽重,但世人忘恩负义的罪,更使我痛苦,更使我受伤!
教宗在文告开头便说四旬期是学习圣母玛利亚和圣若望宗徒的良好机会,他们站在为了人类的得救而牺牲自己的性命,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面前,瞻仰他。
这些挑战提出了关于人类与基督徒身份的许多疑问和不确定感。同道偕行的教会对圣召有盼望,并且有责任接纳社会中的所有人,但她不能把自己的见证建立在沙土上,因此,她必须依靠一种奠基于天主圣言的人类学。
对各种罪的解释,众人因了亚当的罪,人人都在罪恶的权势下生活,罪的代价就是死亡,1.罪:是罪的行为。2.罪心:是有罪的行为来源于罪的心。3.罪性:有罪的心是源于罪的本性。4.罪身:罪性乃是扎根于罪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