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根本不会相信中国竟然有这么贫困的孤寡老人,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人头发和脚都不知多久没洗了,吃的都是教友送的。老人嘴里一直在说:太感谢你们了。
在参与弥撒的日子里我有幸结识了好多志同道合的教会福传志愿者,他们渊博的教会知识,过硬的社会经验以及和蔼待人的处世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采琪修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采琪修女总是很忙,每天操心很多事情,一次我偶尔和她聊了聊,因为我们俩是一个村的,她就问了问我是谁家的,很巧的是她和我爸爸还是同学。
这期间,他深深地触动着千百位信友的心灵,勤恳地为教会培育了数百名神哲学修士、神父和主教,为国家培养了数百名英法语人才,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北京教区刘哲神父说:“我们天主教徒以信仰眼光研究《圣经》和教会训导,教外的学者却以理性和批判方式去分析基督宗教,令我印象深刻。”
大家可以想象他母亲那幅祈祷的图像给了他多深刻的印象。深夜祈祷的母亲一定给她的幼儿一个毕生难忘的记忆。我们可以预测这位修士有一天会带着这份记忆从事他的司铎牧灵工作。听到别人讲母亲,勾起了笔者自己的回忆。
他还认为,朗士宁的画,“无过其右者”,这些都算是表达了他对朗士宁的一种赞誉和印象。清廷西风,构成了18世纪中国宫廷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
他那满是补丁的衣服,露着脚跟的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那安详而充满喜乐的面庞更使我记忆犹新。记得在一个冬天的主日弥撒后,我冷得直打哆嗦,看见他,正和教友说话,出于幼稚便去给他把鞋勾起来。
这位老人就是每主日参加扫圣堂惟一的老人,满脸纵横深深的皱纹和从事纺织积成的驼背,让人印象深刻。神父在嘘寒问暖之后,着意的是赞叹和倾羡她那活生生的信仰生活,问她怎么会如此美妙地把工作与祈祷结合起来?
对了,这个,你肯定有印象:我妈小时候,绕在你的膝下,仰着头,调皮捣蛋地说:神父,你的烟袋锅子比你的头还大呢,当时你笑地前仰后合,逢人就讲这个可爱的小姑娘,直到她嫁到这儿有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