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我们时代如此多的苦楚,愿生命的主不会看到我们的冷酷和冷漠。愿祂使我们成为桥梁,而不是围墙的建造者。
读者老龄化是我们目前所面对的问题之一。“读者来信栏”最受欢迎 这几年来,“读者来信栏《人声》”成为最受欢迎的专栏。日本大报之一《朝日新闻》的一位有名宗教记者也赞扬《人声》的自由气氛。
因著不义,他们对一种合乎尊严的生活所怀抱的希望遭到了拒绝,面对的却是冷漠的围墙。愿厄玛奴耳成为整个受伤人类的光,使我们那往往铁硬和自私的心变得柔软,因而成为祂的爱的工具。
「参与方能促进」正是耶稣对撒玛黎雅妇人的亲近、聆听和心灵交谈,然后促使她面对真理,成为福音的宣讲者(参阅:若四1-30)。教宗警惕道:「有时候,服务他人的动力阻碍我们看见他们的富饶。
此时的清真寺和阿訇面对的对象远比传统的回民要复杂的多,如何回应不同角度的疑惑甚至质疑,如何回应不同宗教间相同和不同的比较,如何向不同语境人群阐述伊斯兰……如是等等,新的问题总是萦绕。
教宗指出,包括我们基督徒在内,人人都会面对一个诱惑,就是「只顾著救自己或是自己的团体,只关心自身问题和切身利益,其余的一切都不重视」。「这是个极为人性,却又糟糕的本能。
面对倍受煎熬和恐惧的缅甸的信众,教宗期勉他们保全信仰、合一与真理,甚至不惜为福音冒着生命危险。
面对一个喝多的神父,教友们打不得,骂不得,局面尴尬;教外人干脆传为笑谈。自己又已是天命之年,不该再出丑、不自重。想想,还是戒了吧。
相反地,面对弟兄姊妹,则带有羞愧和屈辱。可是在当今世界,需要的就是屈辱和请求宽恕的态度。世界上正在发生许多事,很多消逝的生命、很多战争,我们怎么从来不请求宽恕呢?」
当我们在面对艰难的决定,并被当中冲突的磨擦撕裂时,让我们也记起自己受到了这份怜悯与慈悲。就如祂一样,让法律与慈悲在我们所背负的十字架中保持在一起、保持平衡,但这一切都是出于爱,而非出于无助的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