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特别解释了致罗马人书,他说,在祈祷中我们能够敞开心怀,让天主支配我们的时间。越是聆听天主的话,与祂交谈,我们就越加感到自己的局限,对天主的信赖和依靠也就会增长。
教宗以《伯多禄后书》第1章2节的话问候在场青年:「愿恩宠与平安﹐因认识天主和我们的主耶稣﹐丰富地赐予你们。」 生活在耶稣诞生与基督信仰发轫之地是一份荣耀﹐也是对忠信、对爱故土和深化基督信仰的要求。
希伯来书上说,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担保,是未见之事的确证。
宣传组准备了6件奖品,分别是:2本记录德肋撒姆姆在印度过奉献生活的书《在爱中行走》;2份圣母圣衣;2支石膏圣母像。
著名的圣言会的哲学家司密特教授为田书作序,在序言中说:“田先生的《中国古籍中的天道观》利用了龟甲卜辞和周代青铜器铭文等出土文物,成功地使‘一神思想在中国’正确、系统、有据地活现在今天的读者面前。”
天主教的圣神同祷运动是受到基督教的“新圣神同祷运动”的影响,1967年,有四位Duquesne大学的教授讲了有关“新圣神同祷运动”的书,也想在他们的地方建立这样的组织,所以有几次他们就和基督教“新圣神同祷运动
圣保禄宗徒在《致格林多人前书》中说:“天主是忠信的,他绝不许你们受那些超过你们能力的试探,天主加给人试探,也必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够承担。”
但信仰并不因着人的否认就不存在了,真的信仰并不是易消毁的纸、书、或物件,它是确确实实,真真切切存在的,是经得起火炼的。
新约圣经《歌罗森书》三章16节告诉我们:“要让基督的话充分地存在你们内,怀着感恩之情,歌颂天主。”
(见《1550年前的基督教史》)圣沙勿略在印度传教时,于1546年5月10日的一封书信中写道:“许多人说使徒圣多默到过中国,他使不少人信了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