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的艺术﹐祈祷的艺术」﹐教宗本笃十六世表示这让他想起中世纪的神学家们﹐将希腊文中的「道﹐逻辑」(Logos)﹐不只译成拉丁文的「言﹐话语」(Verbum)﹐也译成「艺术」(ars)﹐以表达它们具有内在的互通性
究其实,此话亦可谓孔孟心传:学者要有内在切实的道德修养,不得把在路上听来的没有根由的话随意四处张扬,到处卖弄!所谓: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道听途说是有德之人应该摒弃的!
我们应该努力为现代人提供获得内在生命的可能性。问:这次会晤中,是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或行动呢?答:具体方面……需要青年的宗教培育。问题时常出自于无知。
他说:这是一种由美妙和怜爱构成的内在的喜乐,好似一位母亲看着自己刚出生的婴儿时所体会的喜乐,这位母亲觉得那是一项天主的恩赐,一个只能用感激来描述的奇迹!
麻神父又以福传需努力,希望教友们在建好了外在的圣殿后,还要建筑好个人内在活的圣殿,要把基督的爱展示在世人面前,吸引众人来到天主面前。
(参阅郑保禄著“从历史观点看弥撒礼仪的演变”———闻道出版社) 圣言与圣体有其内在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同是救恩的通传,同是一个主基督的临在,同是唯一中保的生命食粮。
三十年前,德国慕尼黑的总主教拉青格枢机,也就是当今教宗本笃十六世,曾说:“过去有这样的话说:艺术是为美而服务,而美乃是真理的内在光辉”。
(格13:4—7)圣父在《家庭团体劝谕》中也说过:“家庭的首要工作是忠信的生活在共融的事实中,不断致力发展一个真正人的团体,此任务的内在原则,持久的力量和最终目标就是爱,没有爱,无法成为一个人的团体,同样没有爱
如果我们再去寻找新的试探与挑战,其内在的邪恶倾向及外在诱人的感官环境联盟,就很容易把我们击倒。
教宗说,圣神给予人希望,因为祂恩赐我们内在的见证,叫我们知道我们是天主的子女,让我们在绝望仍怀着希望,一如亚巴郎和童贞玛利亚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