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流行话很有意思:法律使得社会有秩序,道德却使社会变得更美好!今天的社会问题:不是缺少法律,而是缺德。二.道德的社会价值和局限性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他们具有思考的能力和做出选择的能力。
具体地说,祭祀的功能包括:通过祭祀强化自己与死者的感情联结,认识自己的人生职责和使命;通过祭礼认识每个人的位置和角色,重构合理的人间秩序;通过祭悼来反省人生的终极归宿,确立新的人生态度和价值。
中国第一次的理性高潮,其全部的努力,重在以人间秩序的安排给出众人的幸福的话,那么第二次则是对这种试图的改弦更张。禅向当时的人类提出问题时,它已经彻底告别了原教旨主义的逃避作派,而质变为入世的热忱。
有三位执事晋升神父,共祭的神父们有七十多位,还有三十多位修女们,有新神父的家人、朋友、同学们,还有许多来望弥撒的教友们,所以教堂里挤得满满的,但很有秩序,典礼进行的庄严而隆重!
也不是高举一方贬低另一方,而是:强调:行动生活(玛尔大)与默观生活(玛利亚)需要结合;指出:默观祈祷是行动的根基,我们若只顾外务而忽略祈祷,灵命便会枯竭;邀请我们:在“为主做事”与“与主在一起”之间找到圣神所启示的优先秩序
其秩序具有上帝的范型的某种形象和相似之处。上帝可以在万物中被认识,然而又与万物所不同。上主通过知与不知而被认识,因为祂是万物中的万物,又不是事物中的一个事物。
“在此善会中有圣职人员,有平信徒或两者兼备,共同努力培养更成全的生活,或推行公共敬礼;或传布基督真理;或做其它使徒工作,即为宣讲福音铺路;或为办虔诚或慈善事业;或以基督化精神振奋现世秩序。”
天国已经临近,天主已经决定要重整历史,恢复上主创世时原有的秩序。圣经启示我们,天主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等待人们去膜拜的神。天主时时关心人类,他亲自进入了人类的历史,分享和参与了我们的一切。
信仰冷淡并不是目前教会生活的主流现象,调查中发现新入教者和一些堂区的福传小组信仰热情持续,福传热忱不减,尤其比一些老教友家庭出生的信徒福传热情更高,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参与各种服务和福传活动,比如重大节日的游行活动和家庭探访,教会日程活动秩序的维护
西方逻辑是严格按秩序的,不变的;中国逻辑的代表是易经,是可变的。可变性的东方逻辑与强调永恒性的西方逻辑相遇,但心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