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常常利用能让人看得见的外在行为表现信仰:长时间在街上祈祷,卖弄施舍,装出禁食的样子,他们一直希望被他人看作善人,但忽视了心灵的内在生活,最终让自己的信仰生活走向了形式主义的危险境地。
而许多人虽为平凡的人,内心却装满了太多的东西,金钱、名利、地位、人情,让太多的东西占据了自我内在的空间,日积月累,不堪重负,致使信仰成为了外在的形式主义。
如果我们只顾外在的形式而忽略了最根本的实质精神,那么,再隆重再盛大的庆贺仪式,也就同那些“商业炒作”没有什么区别。即使年年热烈庆祝也只能是“虚张声势”走走过场,难获多少灵益。
由以上三方面来看,圣诞节的意义不在于外在的烘托,而在于内在的追求。不在于形式的喧闹,而在于心灵的宁静。不在于在喜庆中的欢乐,而在于对内在生命的专注。
因为离开内在的真诚,外在的孝敬便会失去意义,使孝敬的质量大打折扣,只有诚于中而形于外,方可使孝老敬老的美德具有超性价值。
社会与宗教,物质与精神或是外在与内在两个层面的和谐或者是平衡,会直接的影响每个国家、公民的社会福利事业。
可是,“我们是否已被困住太久、停留在一个传统、外在、形式上的信仰中,不再能温暖人心,也不能改变生命了?
教宗解释他所提到的圣洗圣事说:“在圣洗圣事中完成的是:我们重新穿上基督,他把他的衣裳赐给我们,他的衣裳不是外在的东西。因着圣洗我们与他进入生命存在的共融,他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彼此交流会合。
这种邪恶,有明显的外在表现:骄傲人是傲慢的,他有一个“执拗的脖子”,也就是说,他常梗着脖子,不屈服。他很容易轻蔑地判断他人:无缘无故他对别人做出不可改变的论断,在他看来,别人是无可救药的愚钝和无能。
身体追求的是外在的享受,灵魂追求的却是做人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圣洗圣事我们知道,我们所有的正当工作都是一种圣召。神父和修女有圣召,每一位基督徒都有圣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