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杨晓亭博士致辞
2007-06-29 15:10:49
杨晓亭神父在闭幕式上致辞
信德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杨晓亭博士
首先,我谨代表信德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士江神父及研究所全体工作同仁向这次论坛的合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宗教系表示最衷心的感谢。特别感谢方立天先生,人大哲学院副院长、人大哲学与宗教理论研究所所长张风雷教授的莅临,也感谢为这次论坛发表论文的所有专家、学者,你们精彩的演讲和建树性的理论构思,使这次论坛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也再次感谢为这次论坛辛勤工作的研究生班的会务组工作人员,你们的辛勤付出使这次论坛顺利举行。中国宗教公益事业的回顾和展望,给了人很大的启发与鼓舞。
从内容上、方法上、意义上都体现出其重要性。从内容提要中,我们可看出,基督宗教信仰,包括天主教与基督新教提出荣主益人;人子来不是受人服侍,而是服侍人;笃行仁爱,践行信仰的名言警句,他的最大理念、动力是博爱精神。道教的济世利人思想,佛教的以慈悲心为教导,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号召,将慈悲救世、利乐众生、抚贫济困、益乐拔苦为座佑名。儒学的仁爱、天地万物一体制人。伊斯兰教的关爱人世,及思索的规范和牧圣教导都成为公益事业的动力。这些不同的文字表达,说明了宗教公益事业不止体现出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跨宗教的大公主义和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将爱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且他又体现出信仰的主体特殊性,社会群体性和文化的交流、融合及互补性。
这次论坛从方法上来,专家学者们既从实证的研究角度,借助数据资料库的比较,以及幻灯片的展示,呈示出公益事业的客观性、真实性,生动又感人。从理论方面,有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的专家学者们精辟的讲述、分析、比较和总结,深刻论证了当前中国社会的基督宗教团体、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儒学思想对公益事业所做出的显著成绩。在多元化的宗教信仰中,找出公益事业的共同点与和谐点,多元化的社会宗教团体借助公益事业的共通和共享,既能体现出真正的和谐,又能保持多元中的自身主体独特性。
从这次论坛的意义上讲,中国宗教公益事业见证了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主题思想,今天已经根植在中国社会的各意识形态领域里,以及现在社会各阶层知名团体的运转中。他继续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并对多元宗教理念的融合及相互交流和互补,发挥了划时代的作用。
中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和谐的关系十分重要,这种关系反映出认真贯彻实施、和准确理解,努力发展完善宗教公益事业政策构架和服务体系,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使命。社会与宗教,物质与精神或是外在与内在两个层面的和谐或者是平衡,会直接的影响每个国家、公民的社会福利事业。就中国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而言,基本走向是教会的世俗化,与社会的神圣化关系越来越密切,宗教本着投入社会、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宗旨,为世界和人类需要在做不懈的努力。社会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接受宗教的精神,给予认同宗教理念的合理性,与服务社会的真诚性;这两种趋势的交汇,体现出宗教需要不断从理念自身方面提升,借入深度发展,同时他更有赖于从社会空间达到广度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或者是横向或纵向两者之间的互补,更成为有助于圆满的提升国民的道德与文明的水准,有助于社会朝着更和谐的时空高度发展。
从今天,中国公益事业来看,宗教进入社会,并不意味着神圣化的淡化,而更反映出他本身的活力、潜在力等。宗教公益事业与社会相联系更能体现他的深度和广度,体现宗教市场繁荣的景象。从中国社会在宗教公益事业上的关系性来看,宗教公益事业的开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无限生机。他也会使中国社会萌生出宗教恩泽的照耀,逐步成为道德与文明繁荣富强,具有社会主义社会特色的现代化社会。
在此,真诚感谢魏德东先生在百忙中为这次论坛的筹备和举办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创了高度学术与内地教会联合举办论坛的先河。希望类似的学术研究会能定期举办,愿各位同仁朋友,下次会议早日相聚,也祝大家身体健康,事业有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