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接受他救恩的人会在罪过,伤痛,内心的空虚以及孤寂中获得自由。与基督同行,喜乐日新又新。教宗方济各希望他的信鼓励基督徒以喜乐开始新福传,并为教会今后几年的发展指出新路径。
因此,让我们将目光转向耶稣基督;生命中那些爱的喜悦、对痛苦的答复、面对侮辱显示出宽恕的力量、生命战胜死亡的空虚等等,他都经历过了。他是我们信德的创始者和完成者(希12:2)。
圣经这样描述说:“祂虽具有天主的形体,并没有以自己与天主同等,为应当把持不舍的,却使自己空虚,取了奴仆的形体,与人相似,形状也一见如人;祂贬抑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在《创世纪》中我们读到宇宙形成之初,大地还是混沌空虚,深渊上还是一团黑暗。天主说:‘有光’,就有了光(创1,2-3)。天主那具有创造力的话是光,是生命之源。
今日世界,随着人们的物质所需日益膨胀,精神世界日渐空虚。人们越来越渴望了解生命的本源与终极问题,越来越期待寻找真正的精神向往与追求,越来越希望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与工作中,找寻一份属于心灵的慰藉与支撑。
华北一位神父也指出精神生活的重要:中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氛围下,仍有很多穷人,包括遭父母遗弃的孤儿、山区老百姓,教会尽可能在物质方面帮助他们,精神上填补空虚的心灵。
成年累月的珍馐美味和觥筹交错,不一定带来心灵的舒畅,在应付和虚伪间,最终造成的也许是越来越空虚的心灵,踌躇滿志和万念俱灰都是人生的悲剧,远不如平淡如水和顺遂自然。
成年累月的珍馐美味和觥筹交错,不一定带来心灵的舒畅,在应付和虚伪间,最终造成的也许是越来越空虚的心灵,踌躇滿志和万念俱灰都是人生的悲剧,远不如平淡如水和顺遂自然。
病痛及一切的天灾人祸中受到伤害的同胞们的哭泣与呻吟声,让我们能聆听到他们内心的无助、无奈与挣扎的呼声,让我们能听到在一切的罪恶中及罪恶背后的那份孤独与渴望;让我们能聆听到人类被骄傲、自私和冷漠所掩盖住的内心的空虚
耶稣“虽具有天主的形体,并没有以自己与天主同等,为应当把持不舍的,却使自己空虚,取了奴仆的形体,与人相似,形状也一见如人;祂贬抑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6-8)——天主的自“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