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是至公义的:有善必赏,有恶必罚,不在生前,必在死后。这个天主就有点像旧约中的天主。为什么说像旧约的天主?我问。
常说:仇恨的人活在两个地狱里,今天是地狱,死后仍然是地狱。无论伤害是怎么造成的,都要学会放下仇恨。放下仇恨首先要祈祷,因为不是自己能做到的,需要恩宠;其次是不断练习,因为放下仇恨永远不是一蹴而就的。
段君堂很想上前去给他穿寿衣,他说:听人说,人死后的身体是冰凉的、僵硬的,我不敢靠近。但是当我看到修女去给他穿衣服的时候,我立时有了勇气。于是,他走上前去给死者穿起了寿衣。
他们不知道公义的天主赏罚严明,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不在生前,必在死后。
更让人惊奇的是,婆婆死后在家停放了8天,身体始终很柔软,面色红润。公公见状,对天主深信不疑,相信这是天在借此召唤他,随后也接受了洗礼。
天主不忍看着人迷失在世,死后继续漫长的苦痛,因此想要告诉人生命的真相是什么,想要将人解救出来,这就是神的慈悲。慈悲固然可以总结为一种爱,可这种爱首先是起于一种悲。
我死后,你可能要为我主持殡葬追思弥撒吧!我的后事大家怎样安排,我无法知道了,也不能做什么。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在追思弥撒道理中请不要讲我!请讲耶稣、天国和教会!追思礼仪越简单越好。’”
父通过苦难光荣子,特别是通过肋旁被刺透来光荣他,耶稣死后,一个百夫长前来用刺枪刺穿他的心,于是耶稣的心涌流出血和水来。
至少在他们的想象中,他们不能接受有些人一生行为荒唐,死后却蒙天主接纳,像一生作好教友的人们一样进了天堂。这是以斤斤较量的商人心态来估量基督信徒的生活和天主的公义。耶稣要纠正这个错误。
与此同时,也引发一个问题:“我们死后将是什么?与基督一起跨越现世门槛的那一边有永生,它将是与天主圆满的共融,默观祂……无限的爱”(诏书21)。“如此圆满共融的特征是什么呢?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