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蒂丝·艾伟德便开始收养救助中国儿童。一开始,艾伟德捡到一个小姑娘,给她起名叫六便士(真实的是叫九便士)。
后来,由于许多原因,尤其是领洗的儿童人数太多,而且每年不断增加,乡村堂区的数目也不断增加,教区也不断在扩大,以致主教实在忙不过来主持所有的圣洗庆典。
她到处探望贫困的家庭,护理那里的病人,为伤者包扎伤口;收集弃婴,为流浪街头的儿童开办露天学校。她所服侍的均为赤贫的人,在她的心目中,穷人比富人更需要尊严。
之后,或给孩子寻找在儿童咨询机构注册的合适人选,帮助他们确立收养关系,或是等孩子长到两岁,再把他们送到儿童福利院。
教宗也提到这个时代的许多荒芜:“我们想到战争、枪击下的儿童、遭炸弹的学校或医院。”
当他在1920年被宣福时,他的圣髑和遗物已从中国的贵阳送到法国传教士儿童协会,因为他在神学院接受天主教教育和研究是由法国天主教儿童资助的。这座小教堂经过翻修,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中国圣地。
女高音、意大利歌剧院的独唱演员孙秀苇安静地唱出“天主赐予他们永恒的宁静和安息”,与第一小提琴颇具感情的旋律完美地交织在一起。
教宗若望廿三原名安哲卢·若瑟·龙嘉利(AngeloGiuseppeRoncalli),于1881年11月25日出生于意大利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12岁时便进入当地小修院学习
但是天主教在这里大规模传播,要归功于明清及民国时代的意大利方济各修会会士们的努力,这里到处留下了他们传播福音的脚印。这里的教友们,对方济各会的圣人们情有独钟。
教宗方济各3月7日致函意大利在俗信友团体负责人大会,表达上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