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祂在一起,我们大家学会进入天国当走的道路:那不是肤浅表面的虔诚,而是变得像孩子一样渺小。」不喧嚣的爱教宗承认他的职员为教会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性。
这种“内在之死”表现为我们不断以形象、角色与成就来掩饰自身的脆弱,而不愿直面内心深处的空虚。然而,在《圣经》中,天主并未对此感到惊慌:祂的第一个反应是寻找人,并询问:“你在哪里?”(创三9)。
在吾主耶稣身上,我们看到很多祈祷的榜样。他在出外传教前于旷野里用40昼夜祈祷,(玛4:1-2);耶稣在步行水面后,“便私自上山祈祷去了。”
怎么办?在这关键时刻,姐妹们坚信一点:在人是不可能的,在天主是完全可能的。
怎么办?韩大姐想如果把四合院整体考虑进去,不就正好是个适合昭陵教友活动的教堂吗?但资金从哪里来?教友们慷慨解囊。
他侄儿又说:“你抛弃了你的手艺(驱魔赶鬼那一套),我看你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老者不再作声。不出一月,老者的侄儿得暴病而死,这下又惹怒了侄媳,硬说是叔父施邪术把她男人害死了,找老者拚命。
我不会福传可怎么办呢?请你教给我福传的方法吧。”她在默想之中,有一种声音在她的耳边想起:“你总会对别人说:‘信耶稣吧!’别人再问你时,你把他们引到教堂去见神父就好了。”
我们今后怎么办?这五千和六万,才仅仅10年的时间,为什么福传速度竟如此迅猛?教友增长竟这样快?
我们看到、听到这一点,就会发觉有一种欲望在我们心中自然涌动:“我希望分享这一切,我应该怎么办?”对此,“山中圣训”已经给了答案。
如果天主有一天不耐烦了怎么办?“我的产业对我竟好像是森林中的狮子,向我咆哮,为此,我憎恨它”(耶12:8)。先知们看出:由西奈山盟约所开启的救恩史有可能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