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如何达到“山中圣训”的标准


2007-02-27 10:02:01 作者:刘国清/译 来源:信德报(第293期)

    谁若想了解“山中圣训”的意义,而又不考虑耶稣生活中的表现,就会一无所获。通过四福音,我们会发现耶稣有全新之处透射到人类中来,这是彻底的新事物、新精神。就连犹太人,即使有旧约圣经的帮助,也无法明白。
    耶稣把这新事物说成是天主的神国:“时间已到,天主的国已经临近,你们赶快悔改归依这新的福音吧”(谷1:15)。这福音不在于言辞,就连“山中圣训”这样的美妙,也不是在乎他的语言。这福音首先在于基督自身。天主的国在耶稣内,天主在他之内为王。人类在向天主开放,让天主做他们生命主宰的时候,人类发生的变化,才可以在基督身上看到。这时,一切在改变,彻底地改变,日臻完善。
    这就是耶稣的所作所为。他用他自身的生活昭告人们:人只是人,彻底的人,然而当他们让天主主宰他们的生命,向天主的国开放的时候,而且只有这时侯,人才可以按照造物者造他的意图而真正做人。只有天主知道人的实质是什么,只有天主才能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天主就是在耶稣身上来实现这一点的。因此,耶稣基督才是全人类的福音,因为只有他才能达到人类向往的高度。
    我们看到、听到这一点,就会发觉有一种欲望在我们心中自然涌动:“我希望分享这一切,我应该怎么办?”对此,“山中圣训”已经给了答案。对于那些有决心让天主主宰他们生命的人,有决心做天国一分子的人,耶稣基督要求他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指示都全部记录在其中了。耶稣基督提出了彻底革新的要求,“山中圣训”就是这一要求的实践。“山中圣训”说明只要“爱”的力量真是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人的进步可以达到何等程度。“山中圣训”表达了那令人目眩、向人提出挑战的光芒的具体内涵,因为它迫使人不得不面对自己的良心,又启发他们看到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也就是“山中圣训”何以会招致如此众多的不同看法的原因。
    “山中圣训”表现出我们向天主开放时,人的生命中出现的新事物。它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发生在那些追求与耶稣结合的人身上的悔改归依的过程。我们依靠自身的力量,谁也无法实践“山中圣训”,就象我们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跟天主建立联系一样。
    那么,给我们提出一个根本无法达到的目标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可以打个比喻来说明。我们把人生比喻成一架小车,上面贴有这样的标牌:最高时速125英里。买主坐上车,想开足125英里,但却达不到,就连在下坡的直路上把加速器推到最高档也不行。驾驶人员无法达到车子标注的最高速度。不错,车子是按125英里的时速来设计制造的,但是驾驶时,连开80英里也费力。生命亦复如是。
    “山中圣训”给我们提出了生命的“最高时速”——“你要象天父一样完美无暇”(玛5:48),然而,尽了我们最大的努力,车子加足了油,加速器推到了4档,在笔直、宽阔的下坡路上行驶,我们也很难达到每小时80英里。我们会认为要达到“山中圣训”标注的125英里的高速绝对不可能了。那么,有什么必要要在我们生命的小车上标注最高时速125英里呢?
    道理是这样。天主已经进入我们的生命。只要我们向天主开放,跟耶稣基督结合,可以说,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小车似乎有了第五档,可以行驶得更快,有一天最终会达到125英里的时速。人内部有着潜在的能量,有尚可发挥的可能性,其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天主了解我们,能够进入我们的生命,把我们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人来说似乎不可能的事,而且,过去的确是完全不可能的,而现在,已经成了十足的可能。
    这样的事每天都有发生。一个普通的友谊会使我们发现我们自身原来还蕴藏着自己从来也不知道的能力和条件。要不是生命中出现这友谊,我们就不会知道。同样,同耶稣结合,走进天主的国,我们就会发现在我们良心的坚硬地壳之下,还蕴藏着可以产生未知的新能量的油层。于是,生命升华了,获得了新的意义,创造出了新的境界。“山中圣训”属于这生命中的新境界。只有在这新境界中才能读懂,才有注脚,才能明白,也只有在这新境界中才能遵行。那些隔绝在新境界之外的人是无法理解的,因此才有种种错误的看法,犹太人错误对待耶稣也就是这个道理。
    难怪,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耶稣基督是谁,以为他不过和圣安多尼一样,最多只是个典范的时候,就要求这样的人去遵守“山中圣训”未免有些荒唐。只有有幸认识耶稣,跟随他的人,换句话说,只有具有真实信仰的人,才能遵行“山中圣训”并获得成功。正如友谊会变成动力,同样,它所引起的生命变革,他导致的新的发现,他唤起的新的力量,都是这前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山中圣训”决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做到的,而是整个生命的过程。他是一个人内心接受基督的外表标志,会越来越明亮,越来越清晰。跟随耶稣就是向天主打开大门,让天主进入,借着天主的能力,逐渐改变我们的生命,达到“山中圣训”所要求的标准。

本文标题:如何达到“山中圣训”的标准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