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创办于1933年9月,杂志社和编辑部设在北平辅仁大学中华公教青年会支部,并且由该支部的青年天主教知识分子担任编辑者,据第一期创刊号上的杂志社章程指出该刊的宗旨及内容如下:(1)本刊定名为《磐石杂志》,
来源:中国新闻社文字编辑:文龙杰图片编辑:李慧思排版:梁静责编:彭大伟
的作品:出12,1-13;12,28.40-424)司祭典的编辑:出12,14-175)司祭典的再编辑:出12,18-20.43-50.516)编辑者的添加:出11,1-3;11,9-10;12,12b
它创办于1933年9月,杂志社和编辑部设在北平辅仁大学中华公教青年会支部,并且由该支部的青年天主教知识分子担任编辑者,据第一期创刊号上的杂志社章程指出该刊的宗旨及内容如下:(1)本刊定名为《磐石杂志》,
1920年,经堂叔蒋方震(百里)引荐于梁启超(任公)先生,进松坡图书馆任秘书编辑,书写德文目片两千多张,协助德文图书的编目工作。1923年,北大哲学系毕业,兼任北京、清华两所大学的讲师。
(鸣谢Fr.R.Deiters神父和《日本天主教周报》编辑松隈康史先生协助联系与翻译。)
凌晨三四点回家是常事,忙碌于灯红酒绿中应酬交际;忙于采访、编辑中整天整月不回家,即使回到家中也会对妻子的家务和家庭管理多加指责;对于孩子的教育更是疏于管理,都推在妻子的身上,对于我的作为当时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妥
文字福传可能很多人都陌生,因为这方面的福传工作不像宣讲员那样在大家面前,主要是做幕后的工作,写稿子、编辑稿子、发布稿子,所以不为大家所熟知。
我把编辑发表后的稿件拿来跟自己的原稿作对比,都会有受益。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是“信德”改变了我。我是会长,所以堂区一有活动,我就被安排写稿或发言。
杨丽芬及部分北京教友与“信德”编辑合影问:你又是怎样回归信仰的呢?杨:信仰真是太奇妙了,大概是1979年,当时我在丰台二中教英文。春节的时候,外面下了厚厚的雪,我在家里烦,就穿上一件大衣到外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