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所说的“家”不是指一间房屋,也不是以色列人心目中的圣殿,而是指天父的怀抱。耶稣在自己身上把“家”显示给了我们,祂就是“路”,而且,祂以自己的死亡与复活的逾越奥迹给我们指出了“回家的路”。
保护的对象不是个人利益,而是他人的利益,特别是弱者和同时受对立双方压迫者的利益。在冲突局势下,许多无辜男女和儿童惨遭杀戮,其尊严和生命的恩赐被无情剥夺。
另一方面我们的司铎职务不是按照牧灵工作的成功来衡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上主自己常很少有此!)。在我们生命的中心也没有活动的迷恋,只是留在主内结果实(参阅若15)。
在国内我们需要的不是教条性的法典的知识,而是结合实际的牧灵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婚姻问题,做弥撒行圣事该怎样进行等等。
为什么是牛的胯下而不是别的,没有深究其原因;但是在古代确有内心充满了不可言喻的羞愧,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而去投井、投环、跳楼、跳江的真还确有其人。
对佛典的阅读不是问题。我现在偶尔还读。理由之一正如桑克所说的,释者的信仰中有太多的泛神论,理由之二是轮回说,那只在恋人絮语或抱怨命运不公时有点用处。
赖神父说,因为以前很少有人做这方面的工作,所以这篇论文相对来说也不是那么成熟,除资料本身有限以外,还有对比角度上的一些困难,所以只能算是一个抛砖引玉的工作,他希望能为后来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提供一个借鉴。
“痛苦不把她关闭,相反使她对别人的患难更敏感,她深信天主普爱世人,不分国籍和种族,纳阿曼不是以色列人有何不便?阿兰是以色列的劲敌又有何妨?”
胜利的荣耀归于天主:默基瑟德提醒亚巴郎:他的胜利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天主将敌人交在他手中。这也反映了基督徒的信仰观念:一切成功与胜利都来自天主的恩赐,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
基督的信仰让互不相识的一双双手握在了一起,天主的大爱让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儿女,却亲如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