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对默西亚的期望,还是政治性的。以为复活的基督马上就要建立强大的以色列帝国。但是当圣神“如同火舌停在他们每人的头上,众人都充满了圣神”(宗2:3—4)。门徒们就明白了救恩的意义。
然而,在显现给往厄玛乌去的两位门徒时,主耶稣说:“默西亚不是必须受这些苦难,才能进入他的光荣吗?”(路24:26)没有人愿意受苦,更没有人愿意接受本不该是自己应该承担的苦难。
当然,主耶稣已经解释了祂自己的苦难和死亡:“默西亚不是必须受这些苦难,才进入祂的光荣吗?”(路24:26,45)因着主耶稣基督,我们才知道,“苦难”,包括天灾人祸等生命的不如意,都有其价值和意义的。
通过主耶稣的启迪,宗徒们开始明白天主在历史中对他们的教导,也日渐理解默西亚,天主子“必须”受苦、死亡和复活的原因。只要是“天主”,就一定是生活的、超越的、贯通古今的、时刻和人有关系有联系的。
教宗说,耶稣以简单而又隆重的方式,建立了伟大的圣体圣事:伯达尼的玛利亚为耶稣傅珍贵的香液,耶稣又要门徒找「宽大的餐厅」准备用逾越节晚餐。
我们当记得,正如众先知所预言的,万物都要因默西亚的来临,而欢欣踊跃。众天使和引路明星,都是记号,召唤我们出发,前往山洞去朝拜天主。「我们且往白冷去,看看上主报告给我们所发生的事。」
编者按:2015年9月5日,山西省桐城镇东河口村的圣堂内,举行了本堂安多尼晋铎25周年感恩庆典暨奉献生活年奉献生活见证会。
尼尼微的居民也是一样,他们响应约纳的悔改呼吁,宣布禁食以表明他们的诚意:「谁知道天主也许会转意怜悯,收回自己的烈怒,使我们不致灭亡!」(纳3:9)。天主看到他们的所为,结果赦免了他们。
前面是丹尼,他1942年来到这里,刚刚在忽隐忽现的阳光里溜达了一会儿;艾维,1956年到此,此刻正站在自家的加油站前;布吉,1959年以来一直居住于此,正开着一辆破篷车驶来。
“培尼耳”是什么意思?答:“培尼耳”(Heb.פְּנִיאֵל)意为“天主的面容”。雅各伯说:“我面对面见了天主,我的生命仍得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