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罗马弥撒经书总论》 解读(第1-2号)


2025-08-29 11:21:37 作者:刘铎

「本问答解读参照罗马弥撒经书总论香港教区礼仪委员会2000年修订版所整理,以供司铎信友深入了解。」

亲爱的神父与各位教友:

罗马弥撒经书(Institutio Generalis Missalis Romani)是天主教会礼仪生活的核心指南,详细说明了弥撒的结构、要素、职责、礼仪方式及所需用品等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弥撒的奥迹与精神,本问答集将循序解读经书中的各章内容,并结合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信友能够清楚领会感恩圣祭的重要意义和实际参与方式。希望此问答能够成为神父讲授与教友学习弥撒的参考工具,使大家在礼仪中更真切地体验天主的同在与救赎奥迹。

——刘铎 编辑

2025 年 8 月

前言

【第 1 号】

主基督在准备与他的门徒举行逾越节晚餐,并要在席间建立他体血的祭献之前,他命令门徒准备一间布置好的大厅(路22:12)。教会一直认为这项命令是对自己说的,因而制定了举行感恩圣祭的规则,以准备人的心灵,并准备举行圣祭的场所、礼节和经文。依循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意愿,而制定的现行法则,以及罗马礼教会此后举行弥撒所用的新经书,都证实了教会对至崇高的感恩奥迹之关切、信仰和不变的爱。虽然这些法则和新的弥撒经书,一方面引进了某些新的事物,另一方面也见证着持续不断的传统。

问:主基督为什么要让门徒准备一间布置好的大厅?

答:因为祂要与门徒一起庆祝逾越节晚餐,并在席间建立祂的体血祭献。这是一项重要的预备工作,让晚餐的场所整洁、有秩序,象征着心灵的准备和对天主的敬意。

问:教会如何理解耶稣的这项命令?
答:教会认为,这不仅是给门徒的命令,也是对教会自己的指导。也就是说,教会应当为举行感恩圣祭做好准备,包括准备信友的心灵、圣祭的场所、礼节和经文。

问:教会如何通过法则和弥撒经书落实这一指导?
答:教会依循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意愿,制定了现行的礼仪法则,并使用新的弥撒经书。这些规范帮助教会保持对感恩奥迹的虔敬、信仰和不变的爱,同时也引入了一些更新的礼仪方式。

问:这些法则和新的弥撒经书带来了哪些变化?
答:一方面,它们引入了新的元素,使弥撒更贴近现代信友的生活和理解;另一方面,它们也保留了教会长期以来的传统,证明教会对感恩圣祭的重视和承传。

问:为什么教会如此重视感恩圣祭?
答:因为感恩圣祭是耶稣亲自建立的,是信友与天主亲密相会的时刻。教会通过准备和规范,确保信友能够真诚参与,体会这至崇高奥迹的意义。

【第 2 号】

有关弥撒的祭献本质,特伦多大公会议根据教会的整个传统,曾隆重的予以申明[1]。梵二也重申这同一训导,而且作了意义深长的说明:「在最后晚餐中,我们的救主建立了他体血的感恩圣祭,使十字架的祭献得以永留于后世,直到他再度来临。这样,主把他死亡和复活的纪念,托付给他所挚爱的净配教会[2]。」梵二的这项训导,不断表达于弥撒的经文中。这训导,在俗称「教宗良圣事礼典」的古籍中,早已有扼要的说明:「每次当我们举行此祭献的纪念时,就是实现(天主)救赎我们的工程[3]。」(quoties huius hostiae commemoratio celebratur, nostrae redemptionis exercetur)这也在各感恩经(Prex eucharistica)中,适当而正确地表达出来。在感恩经中,当司祭举行纪念(anamnesis)时,他用全体子民的名义,以感恩之心,向天主呈上生活的圣祭,即教会的奉献,以及天主所悦纳的修好之牺牲[4];司祭也这样祈祷:求使基督的体血,成为天父所歆飨的救世圣祭[5]。因此,在新弥撒经书里,教会的「祈祷法则」(lex orandi),与不变的「信仰法则」(lex credendi)互相呼应。藉此法则,我们知道十字架的祭献,和它在弥撒中以圣事方式的再实现,虽然奉献方式不同,却是同一的祭献;此圣事性的祭献,是主基督在最后晚餐时所建立的,并命令他的宗徒,为纪念他而举行。因此,弥撒同时是赞颂、感恩、修好和赎罪的祭献。

问:特伦多大公会议和梵二都如何看待弥撒的本质?

答:特伦多大公会议强调弥撒的祭献本质是教会传统的延续;梵二重申,弥撒是耶稣在最后晚餐中建立的体血感恩圣祭,使十字架的祭献永远留存,直到耶稣再来。换句话说,弥撒不仅是纪念,而且是将救主的死亡与复活呈现在世上。

问:弥撒和十字架的祭献有什么关系?
答:弥撒是十字架祭献的圣事再现。虽然形式上是不同的奉献方式,但本质上是同一个祭献。耶稣在最后晚餐所建立的圣祭,由宗徒和教会持续举行,以纪念他并参与救赎的奥迹。

问:感恩经(Prex eucharistica)在弥撒中起什么作用?
答:感恩经表达了教会在弥撒中的信仰。当司祭在纪念(anamnesis)中祈祷时,他代表全体信友,将生活的奉献和修好之牺牲呈上,求使耶稣的体血成为天父悦纳的救世圣祭。

问:什么是「祈祷法则」(lex orandi)和「信仰法则」(lex credendi)?
答:「祈祷法则」是教会在弥撒中所使用的祈祷规范,而「信仰法则」是不变的信仰内容。二者互相呼应,通过礼仪祈祷表达信仰,也帮助信友理解十字架祭献的圣事意义。

问:弥撒有哪些祭献的意义?
答:弥撒同时是赞颂、感恩、修好和赎罪的祭献。它不仅让信友以感恩心献上奉献,也使救主的牺牲再次在礼仪中实现,让每个人参与救赎工程。

注:

[1]. 特伦多大公会议第廿二期会议,1562/9/17, DS, nn. 1738-1759. 

[2]. 「礼仪」n. 47; 参看「教会」nn. 3, 28;「司铎」nn. 2, 4, 5. 

[3]. 参看《韦罗纳圣事礼典》(Sacramentarium veronense), ed. L.C. Mohlberg, n. 93 圣周四「主的晚餐弥撒」献礼经。 

[4]. 参看「感恩经第三式」。 

[5]. 参看「感恩经第四式」。

(待续)

本文标题:《罗马弥撒经书总论》 解读(第1-2号)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