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祂朋友拉匝路的死亡,他痛哭流涕。他充满情感的态度无不表现在祂的表达里,例如,他说:“我来是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么切望它已经燃烧起来。”
可惜很多人只是忙于自己的俗务、家务以及发财致富之事,正像那些拒绝赴天国盛宴者的理由:我买了一块田地,必须前去看看;我买了五对牛,要去试试;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路14:18-20)。
有些路线我们很熟悉,因为它们经常有很多人光顾;其他路,大多数,鲜为人知,但这样的路不是少数。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列举的现象并不是要以偏概全地抹黑所有的神职人员和修会会士,也不是要否定他们在牧灵和福传工作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更不是希望大家从今以后只过身披苦衣、头上撒灰的苦行僧生活,
爹妈把那么厚一本老式《圣教日课》一字不差地熟记于心,玫瑰经、苦路经、圣月里的各种经文,我看着经本都会念错,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无法想象。
以前的我不太会念经,现在已经能查阅圣经,还会背诵玫瑰经、苦路经了。一枚小小十字架召叫了我我的家乡没有教堂,大伙儿都不认识天主,信天主教的只有我丈夫的伯母。
他绝不嫌贫爱富,他更喜欢到贫苦的家庭中去,有什么就吃什么,时常克苦,一生补赎。年轻的神父,弥撒前就准备自己听告解,端跪于祭台前求主耶稣的光照。他身着白衣,肩披领带,显得异常神圣、慈悲。
我喜欢,所以我会过一个愉快的修道生活;我喜欢,所以再苦再难再累,我也心甘情愿;我喜欢,所以我不想过一种双重生活;我喜欢,所以我跟人分享修道生活是快乐的;我喜欢,所以再多反对的声浪,我仍旧坚信心中听到天主的那份呼召
累不累看看教会老前辈,苦不苦想想十字架上救世主。在信仰生活中,我们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勇敢地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让自己的灵魂得救,也帮助他人得救。一位大叔动情地说。
对于所谓的老教友,一提起四旬期,或者旧说法封斋期,就会自然而然地与守斋、补赎、克苦等联系起来。好像进入了艰苦的岁月,不许干这个,不许做那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