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港村刘艳霞教友:当时我只有8岁,刚上小学一年级。地震后发生的一件事到现在仍使我记忆犹新:一位名叫梁永兰的女教友,当时30多岁,年轻气盛。她与我奶奶之间有些矛盾,双方都互不相让,以致隔阂越来越深。
错过了2013年下半年北堂的集体洗礼之后,我再次在那位教友大哥的帮助下,联系了北堂的神父给我施洗,并给我联系了刘教授做我的代父。
沪江大学第一位华人校长是时年31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刘湛恩。1929年3月18日,沪江在国民政府立案,成为上海第一所立案教会大学。华人校长是本地化的应用之一,真正麻烦的是大学校产的归属。
记得6月13日,刘素平修女在电话中谈完工作,兴奋地说:今天大家都很开心!我们到城里终于洗了个澡。这可是我们来玉树20多天后首次有机会洗澡啊!听到这里,为其高兴之余,我难过得竟不知如何安慰了。
学生时代我多次参加教会大专学校圣歌比赛,我将李神父和刘德义教授(也是教友)给我们后生在中国语音与教会乐曲的教诲和指导铭刻在心,并于写曲时定为圭臬。之后,我学习了更多的教会传统圣乐与近代西欧教会音乐。
在佘山修院上刘健老师《中国教会史》一课时,他亦说过:文化是信仰的载体,基督信仰想要成为中国人的信仰,就必须深入中国文化本身,而不是脱离!
继去年圣灰礼仪日(2010年2月17日)温州堂区首次开辟四旬期家庭朝拜圣体后,于今年3月9日圣灰礼仪日,又开启了新一轮家庭朝拜圣体敬礼活动,一直到4月22日耶稣受难日结束为止,以让每个家庭度过一个充满主恩宠和与主会晤的四旬期
继田嘉璧主教之后的苏凤文主教于1871年(清同治十年《天主教在华传教史集》记载的为1872年)9月成立杭州大修院,首批修士四人。1883年苏主教任满前夕,又设小修院于舟山定海,赵保禄为修院院长。
除非是当一位教区主教退休后,他仍属于原本牧养的教区,成为荣休主教;又或,当教区主教年老或体弱时,教会可选定其继任人,此之为助理主教。
圣伯多禄广场上的这幅画面和气氛值得载入历史和记忆:这是教宗本笃十六世主持的第348次,也是最后一次周三公开接见活动,这位伯多禄宗徒的第264位继任人乘坐他的座车沿着广场上留出的小路缓慢前行,为能够尽可能地给予愿意触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