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的渴望,圆满的渴望,朝向“好命运”的渴望,都不能完全被压抑,因为“这渴望导源于天主:天主把它放在人的心中,为吸引人归向祂,因为只有祂能使人满足……只有在天主内,人才能找到他不断寻找的真理和幸福。”
人的岁月,岂不像佣工的时日?”(约7:1)“在空虚,消逝如影的人生少数岁月内,有谁知道什么事对人有益?又有谁能给人指示,他身后在太阳下要发生什么事?”
人对财富的理解,有两个层面:一是物质财富,一是精神财富。当我们说:某某很有钱时,意味着这个人占有了很多的物质财富。当我们说:某某很富有时,这里的“富有”将更偏重于精神层面的表达。
综观耶稣33岁短暂的人生,我们就会发现,他的一生是一无所有的一生;是空乏其身的一生;是空无一切的一生,用现在人的价值观来看他的人生可谓是失败的人生。
既是背对着天主,自然看不到他了,于是对站在其对面看着天主的信徒说,天主并不存在;而一旦看着天主的信徒也说自己看不到他时,这些人自然要加以讪讥了。
数日后,碑已建立,是一块大理石碑,放在基础上,有二石柱支着,上有石盖,高2公尺,宽1公尺,碑上刻着为纪念1937年10月9日的牺牲者,下面是9位被害者的姓名,但日军承认犯罪、表示忏悔的话在碑上只字未提。
各位主内兄弟姐妹,我郑重推荐此书,因它能帮助我们回应慈悲救主的呼吁,践行主耶稣的教导:“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怜悯。”(玛5:7)也促使正义、仁爱与和平的天国早日临现人间。
5期之后,基本没有了,因为此时透过学习和操练已经提升了与天主的关系,走出了受伤的阴影,达到了身、心、灵的整合。郭进军神父在福传工作坊上分享中二、活出基督如何活出基督?
教育的确关乎全人培育,包括道德与精神的幅度,聚焦于人的终极目的以及他所属社会的益处。因此,符合真理的教育首先是需要认识人以及人的本性。
只有胸怀善心的人,才能真正去关心人,欣赏人,宽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