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到医院或家庭里却探望生重病的人和那些被子女抛弃的老人,服务对象不分教内教外。
一些少数民族籍的神父、修生告诉我们,少数民族男装与普通装束差别不明显。修女们则以为,现在进步了,普通便装更方便。
英国著名传教士戴德生曾讲道,穿中国布袍、吃下层人民的食物,说当地方言或北京官话是多么有利于他传教:“若不是因为我们改穿中国服装,便决不能像这样深入民间。”
很多基督徒,当他们离乡背井,走进一个陌生的国度,面对一个新的文化环境,时间一久,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不少家乡传统遗忘了,然而有一个最珍贵的瑰宝他们永远也不能遗忘和改变,那就是扎根于生命中的信仰。
同锄者华歆,捡而视之,复掷地,虽心生欲望,但能因为面子而掷之,已属不易。尽管古人为我们树立了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道德榜样,但却收效甚微。人们追名逐利、如蚊嗜血、如蝇逐臭,自古至今,酿成了无数悲剧。
就这样,她用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笃信的信仰作了美好的见证,她向每一个来看她的人都说同样的话:是耶稣救了我,要不我早就被埋起来了,那样你们看不到我了。
该生非常懂事,成绩也不错。假期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自己外出打工。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情况还是存在的,像晨晨母亲这样的支持孩子读书,的确是不容易。二、感恩回馈●感谢信尊敬的捐赠人士:你们好!
婚姻本身就是一份邀请,彼此由于爱的吸引而自愿进入对方的生命中。在开放的心怀内,容许对方自由地以他自己的方式呈露出来,邀请对方一起投向天主创造的广阔天地里,共同响应天主生命的邀请。
在此苦难的当口,神父毅然于1929年7月,离家赴献县公学,就读于修生预科班,奉献自己给教会给基督。神父努力上进,德学兼优,成为圣母会会员,并担任领袖之职。
中国佛学中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五阴炽盛,以及求不得。这八苦皆由欲望而来。而教会传统灵修中:世俗、肉身、魔鬼三仇,其根本就是不就是欲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