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帝国开放没有成功,中华皈主也成泡影,后来,中国和中国天主教会都经受了痛苦考验,中国天主教信友经历了很多的无奈!乃至今天,历史仍然留给了我们很多值得思考、耐人寻味的问题。
从6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世界已有许多专著出现,专门研究二者对话问题,还成立了许多机构、组织、协会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剑桥大学等学校还设立了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学科。这种对话对人类大有好处。
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眉头皱成一个疙瘩,似乎马上要跟人吵架似的。他单腿跪在了地板上。“听着,小家伙!”他生硬地说,“我敢打赌,如果你躺下来,闭眼睛睡着的话,圣诞老人肯定会在这节车厢里来找你的。”
1946年,中国教会建立了圣统制,成立了上海教区。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教区努力探索教会本地化,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不幸的是,十年浩劫,一切宗教活动都被迫停止,所有圣堂全部关闭或挪作他用。
由此观之,既然这一大批人群由事先完全不相信耶稣复活,到亲见之后甚至以牺牲各自的生命的高贵代价来见证了,耶稣的确从死者中复活了,那么怎么能说成是由于基督教会的狂热信仰而增添出的耶稣复活的情节呢?
这句格言也可以说成“有信仰的人,决不会孤独”。教宗说:“今天我们为了一个信仰的节日而聚集在一起。可是现在便出现了一个问题:到底我们相信什么?信仰意味着什么?在现代的世界中,信仰还能够存在吗?
今天的责任感常常成为由外界强加于人的某种职责。其实,责任感在它的本意上,应该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它是我们对一个人直接或间接的需要所作出的反应。
陇县教友由文革后期的70人,猛增到700多人,千阳县教友也由50多人,增长到300多人,增长数倍,成为了凤翔教区30年代教友人数翻番的现代版。李镜峰主教曾多次肯定和赞扬了他们的传教业绩。
我们这些人就像没有妈的孩子一样,没人管没人顾的,都成流浪儿了。其他人也都表示赞同。另一位叔叔也激动地说:神父!我们这里要是来位本堂神父,菜饭我全包,只要我还种地,其他人谁也不用管。大家都被这话说笑了。
(参2016年1月8日讲道词)四旬期是透过教会提供的各种成圣方式,来加深我们灵修生活的大好时机,那些方式就是:斋戒、祈祷和赒济。天主圣言是一切的基础,而在四旬期间,我们受邀去更深刻地聆听、默想。